蓝天、碧水、净土……一起见证这场保护美丽中国的“战役”

央视新闻 2023-07-18 12:00:16

2023-07-18 12:00:16

如果要问近年来我们国家生态环境的变化,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答案,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坚决 “向污染宣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相继展开。

新时代十年

我国生态环保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下降57%,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超低排放改造

钢铁行业的“绿色革命”

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河北唐山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超低排放改造,究竟改什么?改造完的钢铁企业又是什么样子呢?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铁花四溅、热浪滚滚、烟气蒸腾,这是人们对传统钢铁厂的印象。而今,这个刻板印象正在被改变。

这里是河北唐山一家年产量达7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走在厂区,随处可见的是绿意盎然、鸟语花香。这样规模的一家钢铁厂,是如何完成绿色蜕变的呢?

我国钢铁行业的物流大量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根据业内统计,大货车等运输工具的排放可以占到钢铁行业排放的20%到30%。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钢铁厂内的道路总是烟尘弥漫,大货车一边排着尾气,一边遗撒着矿渣和煤渣。但是在今天这家钢铁厂,不仅运料必须严格上盖,尾气不达标的车连厂门都进不了。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厂区大门口的这个摄像头是清洁运输门禁监控系统,它与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是联网的。大货车行驶到厂门时,摄像头会自动识别车牌号,判断车辆的尾气排放是否达标,凡是新能源电动卡车或国六排放的车辆,都会抬杆放行,不达标的车辆则会被拦在门外。

为了进一步降低原料运输中的污染,钢铁厂还有大动作。依托紧靠渤海的地理优势,企业自筹资金新修建的转运码头将投入使用,每年超过1400万吨的原料和成品将在这里直接上岸和下海。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即将与这个码头一同投入使用的还有这条长6.5公里的空中运输廊道,这条空中廊道从码头一直延伸到钢铁厂的料仓内,到时候厂区将真正实现“运料不见料”。

除了运输,堆料配料环节也有巨大变化。传统的堆料厂都是露天设置,每年有千分之四的矿渣等粉尘都会扩散到大气中。而在这家钢铁厂,70万平方米的机械化料仓全部采用了封闭模式,料仓内还有一套灵敏而精准的除尘系统。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大家看料厂的地面,是不是非常的光洁明亮?这都是这套除尘系统的功劳。我们看到现在里面有机械正在进行配料,空气中有粉尘产生,旁边的雾炮就已经自动启动了。这套智能化的监控系统,让灰尘无处可藏。

冶炼高炉热火朝天,在这家钢铁厂也是看不到的。在厂区的1号高炉车间,我们看到高炉已经被严密地封闭起来了。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我旁边是一条暗沟,出炉的铁水就是从这条暗沟流入铁水包中,真正实现了“出铁不见铁”。

纵横钢铁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1号高炉主任 马千光:现在我们进到厂房里边以后,我们口罩都不用戴了,工作环境好了以后,我们整个心情也比较愉悦。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在传统的钢铁厂里,烧结环节一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户,排放量能占到企业排放总量的70%以上。而我身边这个巨大的厂房里,是全球首套烧结烟气多级深度净化系统,它的占地面积甚至比生产设施面积还大。里面有多重的烟气处理设施,除了传统的活性焦脱硫、脱硝等基础环节,还增加了两道深度处理的环节。经过这里的一站式净化处理,烧结环节彻底摆脱了污染物排放大户的帽子。

纵横钢铁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王力:表面上看我们环保确实投入大,运行成本比较高,但由于我们环保工作做得好,被评为了环保绩效评级的A级企业,这就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可以享受很多政策优惠,从长远上来看,这笔账是很划算的。

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迎来了脱胎换骨的“绿色革命”。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超过2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今年第一季度,又有约4000万吨粗钢产能完成改造。跟改造之前相比,2022年全国每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下降了一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下降24%,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上升了7个百分点。

从6.2%到100%

一滴水见证沱江“逆袭”

四川沱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一度是长江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还这里一江碧水,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在一套全流域治理“组合拳”下,沱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7年的6.2%升至2022年的100%,一跃成为四川省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明显的主要河流。5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从一滴水开始寻找答案。

四川内江是全国108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从高空俯视内江市区,有一栋别致的建筑,它像一颗大水滴,落在高楼大厦中间。在这颗“水滴”的内部,每天都有一万吨的生活污水,由浑浊变清澈。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我左手这杯是还没处理的污水,右手这杯是净化过的再生水。这杯再生水不光是看着清澈,品质也高,在我身后的屏幕上,显示的是谢家河再生水厂的出水指标,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指标在国标基础上又普遍降低了60%。脱胎换骨之后的再生水,即将重新回到城市,三分之一为水库补水,三分之一浇灌绿地,最后的三分之一,又将去向哪里呢?我们去看一看。

这个小瀑布,就是再生水的出口。现在是很受欢迎的拍照打卡景点。真是想不到,生活污水能以这么漂亮的方式,再次回到市民身边。

照片上是2015年的谢家河,那时它是一条劣Ⅴ类水质的“臭水沟”。当时整个沱江流域污染严重,因为沱江源头附近的山区,有极为丰富的磷矿资源,受到磷化工行业的影响,这条清流刚出大山,就已经被污染了。

沱江流域是四川省城镇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它的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3.5%,却承载着全省人口的27.4%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2.1%。对300万内江人来说,这条母亲河意味着更多。内江重度缺水,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分之一。

内江市水务局副局长 许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者是相互制约的,对我们内江来说,水资源缺乏是天生弱项,如果要破这个局,我们就得把一项先拔起来,先用劲儿地把水环境拉上来,再带动水生态,慢慢涵养水资源。所以,我们的《岷沱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全国最严格的。

在2017年,沱江治水攻坚战正式打响了。首战是“关”——仅在沱江内江段沿岸,就关闭了161个排污口,317家不合规企业被清理。再战是“建”——内江83个乡镇全部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投资近90亿元,建成城乡垃圾处理体系。最后一战则是“护”——11条黑臭小河,变身11座湿地公园,与50公里的沿江绿道,一同守护沱江岸线。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整个沱江的江面碧绿,看不到一点垃圾。随着生态的不断改善,沱江的水质去年首次实现了全流域达标,水环境质量也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佳水平。

从污染治理到“三水统筹”,从生态修复迈向长久保护,人和水找到了新的相处方式,千里沱江正在散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流域生态补偿:

鸡鸣闻两省 共护一碧溪

人们常常赞美河流的川流不息,水是流动的,从上游流到下游,然而,跨区域流动的污水可以说是治水之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中国今天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鸡鸣闻两省说的就是这里,这边是安徽广德、这边是浙江安吉;除了地理上的毗邻,它们之间还有一条清澈的纽带——夏阳溪。夏阳溪源自西苕溪,从上游的安徽广德流入下游的浙江安吉,维系着安徽、浙江两省四个村庄老百姓的生活饮用水,现在,这条小溪也成为他们共同发展的绿色纽带。

“绿”在深山有远亲,这里是有着安吉小瑞士之称的夏阳村小杭坑,也是长三角地区最热门的露营打卡地之一。

苏州游客 李东颖:我们是自驾过来的,不到两个小时。这里的空气很清新,拍照很好看。

2022年,夏阳村接待露营游客达80000多人,旅游收入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5000元。就连开在营地入口处的这家咖啡馆,每到节假日也总是爆满。女主人姚欢三年前从外地嫁到夏阳村,她记忆中的小杭坑当年却是截然相反的景象。

浙江安吉夏阳村小杭坑咖啡馆店主 姚欢:那时候都没多少人,大家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没有那么强,随地乱扔垃圾什么之类的都有。那时候草坪的话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看。

曾经,上游村庄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漂浮物,给夏阳村的溪水带来持续污染,也影响了村庄的经营发展。由于沟通不畅、保护标准不一、投入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跨省治水工作很难开展。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面貌。2022年,夏阳村和安徽广德市卢村乡沟通,协商制定了《浙皖两省夏阳流域跨省断面水管理考核办法》,之后,夏阳村又进一步和上游的石峻村、石狮村、高庙村3个村签订了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承诺只要上游村庄和夏阳村水域交汇断面水质达标,并且通过跨省断面水管理考核,夏阳村就向上游村庄支付30万元生态补偿金。

每个月,夏阳村都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跨省断面水质进行检测,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3项指标达到Ⅱ类水标准,上游村庄就可以按月获得补偿。

浙江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鲍鑫:如果上游破坏了,到我们下游可能更严重,我们就要花更大的代价来治理,让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所以好环境和好水质显得尤为重要。希望上游和我们下游能够联动,大家一起去保护,这样子才能享受到共赢的局面。

安徽广德市卢村乡石峻村党总支副书记 张义芳:经济补偿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方式,前期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水资源保护的工作,包括我们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可以看到沿河两边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老百姓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要让老百姓在青山绿水中尝到甜头。

浙江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鲍鑫:像这种下雨天,有些时候漂浮垃圾就会比较多,我们比较头疼,是不是我们能够有一些联合的打捞机制。

安徽广德市卢村乡石峻村党总支副书记 张义芳:刚才你讲的搞网子,给它网起来,是一个办法。

平日里,上游的石峻村和下游的夏阳村一起巡视水情,交流经验已经成了常态。2022年,石峻村特地投入80万元,建立了两处污水处理终端,石峻村村民还自发成立了护水志愿队,共护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改善,去年,石峻村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起了水上漂流,开发生态旅游,远近游客纷至沓来,7、8月份旺季时,吸纳上下游村庄100多人就业。

安徽广德市卢村乡石峻村水上漂流负责人 陈日亮:漂流景区引流也很多的,石峻村农副产品很多的。这种板栗、笋干起码不要拿出去卖了,当地就可以卖掉了,这里本身是一级水源地,水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这两年,石峻村靠水吃水的致富经越念越好,也成了新兴的户外运动休闲打卡地。上下游村庄互帮互助,让汩汩清流成了美好幸福生活的源头,跨流域生态补偿,共建的是护水防线,共守的是绿水青山,共赢的是金山银山。

数字赋能河长制

守护清水碧波

水是生命之源,从奔腾万里的长江黄河,到造福两岸的家乡河湖,再到欢腾山涧的无名溪流,如何更好地守护这生命之源,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2003年,为了破解河湖污染严重的问题,浙江长兴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每一段河流都有专人负责。今年,他们又探索出电子河长,对河流湖泊实现全天候守护。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此刻,乘一叶扁舟,品一杯清茶,在南太湖的原生水漾湿地漫游,感觉无比惬意。自从河湖长制推行以来,美丽中国河湖荡漾,从知名的大江大河,到乡间的沟渠溪塘,每条河流因为有了守护人,河长治、水长清。早在20年前,这片太湖水系所在的浙江长兴,就开始了河长制的最先探索。

午休时分,长兴县洪桥镇东王村的河边,又出现了村民们熟悉的两个身影,河长钦伟娟习惯利用上班前的一个小时,和同事一起去管辖的河道段走走看看。

在完成了地面上的巡河工作之后,钦伟娟和同事又上船去,对河面进行清淤和打捞。钦伟娟说,徒步走不进去的地方,就运用无人机巡河,效率大大提高。最近镇里又试运行了“电子河长”,全天候实时监控监测水域及水质环境,检测水质指标达到12项,一旦发现某个指标出现异常,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源头,进行有效治理。

2016年,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由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统筹负责辖区内河湖的污染治理。像钦伟娟这样的河湖长,在全国已经达到120多万名,千万条江河有了专属的守护者。在东王村,还发展了很多百姓河长,共同守护家门前的清水碧波。

浙江湖州长兴县洪桥镇东王村党总支书记 河长 钦伟娟:我们也发动了我们的村民参与到治水当中,村里成立了一个巾帼清水志愿服务队,通过她们的引领,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步地提升,水环境治理好的同时,我们村里本身的年纪轻的人在自然资源上进行微改造精提升,推动文旅项目,从而带动经济的收益。

浙江湖州长兴县洪桥镇东王村村民 赵寅:河水治理干净之后,视觉上面就会提升很多,我们现在在这里做一个营地的项目,太阳照在水面上的波光粼粼的效果,就是一种视觉的享受。环太湖这边过来的游客也会不由自主地来看一看这边的环境,夸我们这边的环境比较好。

如今,在长兴县,一派诗画江南的美景引人入胜。这里的碧水清流,让村落里丰富的古宅、古桥、古树等资源,以及太湖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太湖流域一颗闪耀的明珠。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如今我国各地通过河湖长制,共同呵护一汪碧水,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的道路正在铺就。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