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暑期食品安全 一点都不能大意

厦视直播室 2023-07-16 21:01:15

2023-07-16 21:01:15

河南永城两女子吃凉皮1人死亡、全市禁售凉皮引关注

近日,“河南永城两女子吃凉皮一人死亡,全市禁售凉皮”的消息受到了大量关注。这则网传消息最早应该是出现在7月10日,一张永城市某小区微信业主群的聊天截图显示,有业主称自己朋友的妹妹前两天吃凉皮中毒已经救不了了,跟她一块吃的还有其舅妈同样救不了了。凉皮不是老板自己做的,是买的,老板已经被控制。

7月14日,永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确有中毒事件发生,但对中毒者的伤亡情况不掌握,已经对全市凉皮企业进行了抽检。7月15日,一名当事家属向媒体表示,他的亲戚小兰(化名)和小兰的舅妈是在7月3日购买的凉皮,吃完后就感觉味道有点不对劲,怀疑变质。第二天早上,小兰舅妈出现问题被送医,小兰则在晚上出现不适症状。经过住院治疗,小兰舅妈依然不幸离世,小兰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情况不容乐观。医生向家属称,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针对此事,昨晚(7月15日),河南永城市政府网发布情况通告称,近日,网上反映:“永城两女子吃凉皮中毒致一人死亡”“全市的凉皮店都已经查封,暂时不让销售了”。针对反映的情况,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对相关凉皮店进行调查,未发现异常情况,永城市域内所有凉皮店均正常营业。公安机关对相关问题正在调查中。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湿米粉等食品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消费提醒说,最近气温较高且湿度大,凉皮、河粉、肠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发中毒。

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在选购各类湿米粉时,尤其是散装销售的产品,要认真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查看产品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明晰所购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要素。同时,购买的湿米粉应低温储存,做好防护措施,且要在其保质期内尽快食用完。

据了解,湿米粉保质期一般为24小时,但由于湿米粉生产工艺已经发生了变化,超过保质期的湿米粉感官性状可能仍然正常,且不会有发酸发臭等变质性状,会给人造成可以继续销售或食用的错觉,然而这类湿米粉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后引发中毒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无论是食品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应该按照保质期销售或食用湿米粉,对于过期食品要坚决予以废弃处理。

此外,椰毒假单胞菌也可能在泡发木耳、银耳等食材上繁殖,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因此,食用木耳、银耳等菌类前应认真检查,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等菌类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休克等甚至死亡。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新闻观察1:暑期食品安全 一点都不能大意

今天的新闻观察,我们邀请了本台新闻观察员郎立斐。

吃个凉皮竟然要了命,河南永城的这起事故让很多人冒冷汗,现在正是暑期旅游的高峰,很多人要在外面就餐,冷饮、凉拌菜和凉皮之类的食物,也恰恰是很多人喜欢的食物,如何把好食品安全的关口?

米酵菌酸中毒是夏季常见的中毒事件,淀粉类的食品不加酵母菌自然发酵,都有可能感染。2020年10月,黑龙江鸡西市的一起中毒事件,家庭聚会吃的是酸汤子玉米面条,9个人中毒8个人死亡。这两年中毒事件屡屡见诸媒体。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药,死亡率超过40%。最主要的就是制作的食物放置时间过长。有些地方喜欢吃发酵食物,更应该注意。

广东市场监管局的提醒很及时,米粉制作之后放置时间长,即使没有酸坏也可能感染,唯一的安全做法就是坚决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另外电冰箱不是安全箱,沙门氏菌、O157都可能引起中毒。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拍黄瓜”被简化许可

入夏之后,拍黄瓜、拌凉皮等凉菜往往更受大众喜爱。不仅河南永城的凉皮事件受关注,凉拌“黄瓜”也再次登上热搜。这几年,每到夏天,餐馆因卖凉拌黄瓜被罚款的话题就成为热点。前不久,多家餐饮小吃店因售卖拍黄瓜、拌凉皮被罚的消息又冲上热搜。不过,凉拌黄瓜今后可能要退出热搜了,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对拍黄瓜、泡茶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作出了简化许可的规定。办法修订后,想买份拍黄瓜还难不难呢?我们一起来看。

不能随便售卖拍黄瓜曾是小餐馆的痛点。据企查查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有超1000家餐饮店因超范围销售拍黄瓜、凉拌黄瓜等被行政处罚,相关新闻屡上热搜。

拍黄瓜屡上热搜,部分缘于公众认知和法律规定有差距。在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中,拍黄瓜不经过烹煮就上桌,属于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冷食类、生食类食品。法规对于制售生食类食品有严格规定,一般要求餐馆有一个不低于5平方米的凉菜制作专间,具备二次更衣洗手等消毒设备。这项规定,大多数小餐馆很难合规。违规就要受罚。按照相关法规,超范围经营凉菜将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不过相关法规现在有所松动,市场监管总局最近公布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从今年12月1日起,食品经营者从事解冻、简单加热、冲调、组合、摆盘、洗切等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简单制售的,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设备设施、专门区域等审查内容。

新的管理办法不仅简化了凉菜专间等设备要求,还强化柔性执法手段使用,提出把责令限期改正作为主要处罚手段,违法行为轻微、未对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办法进一步压缩食品经营许可办理时限,将许可法定时限从原定的至多30个工作日压缩至至多15个工作日,缩减了一半时间。除此之外,还推进了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信息化建设,推动食品经营许可全流程网上办理进程。

新闻观察2:“拍黄瓜”法规松动 监管不能松懈

刚说完凉皮的事,拍黄瓜这条新闻又让人七上八下,市场监管部门年年夏天严防死守的小吃店不能卖拍黄瓜,随着新的管理办法在今年12月实施,明年夏天可能就没那么严格了,问题是,监管放宽了,我们吃的会放心吗?

拍黄瓜屡屡上热搜,一个是公众认知,还有一个是恶意举报。适当放宽相关的监管规定,这是人性化的表现。

但是制作凉菜的确不那么简单,最大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做到安全卫生,比如工作间和操作者的消毒,生熟分开,制作后及时食用、过期严格销毁等等。前不久我们还报过杭州的一位老人,因为半盘怕黄瓜进了ICU。法规松动之后,监管应该严格,特别是对于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还是要从严处理。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