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高考志愿填报那些事

厦视直播室 2023-07-08 21:01:19

2023-07-08 21:01:19

眼下,高考的下半场也就是志愿填报正在进行中,这对考生和家长们来说,是一场硬仗,如何确保高考分数一点也不浪费,能匹配到符合自己位次的最佳院校和专业,可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亲朋好友的建议、志愿填报指南,这些传统的“经验贴”、“答疑楼”,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们的需求,越来越多人开始“求助”于志愿填报服务。巨大的咨询需求推动着志愿填报市场越来越火爆,据艾媒咨询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8亿元,2023年的市场付费规模将预计达9.5亿元。

“企查查官方”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以前,我国高考志愿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2016-2021年六年间,我国分别新增高考志愿相关企业107家、134家、169家、304家、518家、720家。

【高考志愿填报那些事:付费填报市场日趋火热】

而近一两年,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这类企业,增加的势头更为迅猛。

据媒体调查,短时间内,市场上涌现出2000多家跟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资讯公司,手机应用商店上有数百款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App。不仅如此,今年,多家平台还引入了“人工智能、AI填报”这类新型工具,利用互联网爬虫技术,收集教育领域相关信息,进而生成“志愿填报”咨询产品。各种志愿填报服务令人眼花缭乱,直播间内的“名师”唾沫横飞,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有媒体调查几家以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为主业的公司,发现相关业务的毛利润最高甚至达到89.34%。如此高的利润率,也就不难想象,志愿填报服务何以成为一个风口,吸引各方涌入。

【最高收费11000元 “志愿填报服务”靠谱吗?】

然而,火热市场背后,是“志愿填报服务”价格的水涨船高,一些机构和商家提供的“志愿填报服务”价格高达上万元,那么这些服务靠谱吗?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工具,高考考生如何走好“过桥上岸”的最后一步?我们接着来看。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机构提供的“志愿填报服务”,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大多声称他们的团队有三年以上的“志愿填报”经验,老师们都是持证上岗,而且机构还有内部数据,可以更精确分析出哪些学校适合孩子报考。

卓越教育工作人员:我们高考填报志愿有两种(服务),可以帮你安排老师,费用四千多,八千多和一万一,一万一和四千多有什么区别?数据会更详细,老师有证吗?肯定有证,都有做过两到三年以上的高考填报志愿。

启德教育工作人员:我们的费用8800元,指导你填报的,推荐你去哪些学校,有专门的团队去帮他跟进,会推荐稳妥选择,保底选择,激进选择,根据以往数据给他建议。

除了线下机构,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以“志愿填报”为关键词搜索,搜出了50多款相关的App,不少App都以“不浪费分数”、“精准算法推算”、“最全面的院校数据”为推广点吸引考生和家长下载。记者选择了其中一款软件,填写了分数、省份等信息后,APP就跳出购买“志愿卡”的提示,还有的App提供VIP服务,号称有十年经验的志愿规划老师,收费也达到了1999元。

受访者:他们的算法就是把你的成绩导进去,然后给你推荐相应段位的学校,心理安慰吧,因为其实结果大差不差。

受访者:严格来说,我觉得AI也是人输入进去的程序,其实差不多。

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公告,称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也不存在所谓“内部信息”及“内部数据”等说法。对此有专家表示,AI报考多数是根据考生排名推荐院校,可以适当参考,但最终要根据考生情况选择院校和专业。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室原主任 李伟成:现在我们的大学,我们的考试院,是没有不公开的信息,其实这些数据大家都是能看得到的,只是大家有没有心思,有没有这个时间去查找而已,所以我们不要太轻易去相信这些“内部数据”。

同时专家建议,考生在报读院校和专业时,应当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而非为了不浪费分数、或者就读名校,而选择自己不擅长的冷门专业。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室原主任 李伟成:读大学也不仅仅是读大学这么简单,还有为未来人生做规划,比如说孩子是比较文静的,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大数据可能考虑不到这些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还是建议家长,在这些高校里面用心做一下填报。

【新闻观察: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公开详细 家长别因焦虑当“韭菜”】

今天的新闻观察员是许晓露。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逐年火爆,甚至成了一个产业,一门生意,是什么增添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志愿填报必须找所谓的高人指点吗?

曾几何时,高考还经历过先填志愿再出成绩的年代。现在高考出分后再填志愿,市、区两级教育考试院和学校都给考生和家长准备了足够的信息咨询服务,包括往届各高校、各专业录取最低分数、最低位次等,即使家长不熟悉,高三学生高考后,只要认真聆听学校的相关培训,用好官方公开数据和报考指南,完全能够自主应对高考志愿填报,而且,学校的班主任或老师也会帮助孩子提供辅导、检查落实。

志愿填报之所以能成为火爆生意,主要靠的是贩卖焦虑。一些机构抓住了家长的心理,夸大高考志愿的填报难度,鼓吹捡漏。刚才从新闻中我们看到,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的资质,教育部是没有认证过的;各机构给出的志愿填报服务定价也没有依据,存在失管的情况;手机里的AI智能软件,很可能是在利用你输入的分数信息作大数据储备,用于自身的技术迭代更新。与其在不规范的市场里消耗家长的金钱和精力,甚至遇到不良机构误导考生前途,不如家长和孩子自己多做一些功课,多存一份理智,不要因为焦虑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仅关系到孩子能进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与他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道路怎么走,都是息息相关的。最懂孩子的一定是孩子本人和家长,所以,把自己的未来假以人手,不如我的未来我做主。

【警惕招摇撞骗的“野鸡大学”】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警惕“野鸡大学”的话题也在网上发酵,“野鸡大学”是否还在活跃,考生和家长如何避免上当受骗,继续来看。

在《人民日报》官微发布的“野鸡大学”名单里共有近400所学校,“中国邮电大学”“中国师范学院”“中国经济贸易大学”等学校位列其中,这些大学有的与正规学校名字相近,有的假冒国字头字样虚张声势。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名单上“野鸡大学”在互联网上已难寻踪迹,在搜索引擎网站检索野鸡大学的名称,都会显示提示:“填报志愿时请认准国家认可的正规高校,详见“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避免误入无证“野鸡大学”。但记者仍然可以搜索到一些非官方的虚假信息网站,例如在搜索“中国邮电大学”时,就出现了介绍该校的网页,称该校为985高校,且全国排名前30名,但并没有报考链接或相关咨询的联系方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总体来说这些年经过治理 “野鸡大学”整个数量少了,它们的行为也相对隐蔽,不会主动张扬地去宣传它们,但是依然还有一些灰色地带,它们还会让一些家长和考生上当受骗。

既然“野鸡大学”招摇撞骗违法招生,为什么不把它们取缔?对此,专家表示,一部分所谓“野鸡大学”,其实是民办培训学校,学校本身合法存在,但却不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具有举办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不能颁发学历学位证。如果这些培训机构用一些手段恶劣的方法招生,谎称能提供学历学位证,实则已经涉嫌诈骗。还有一部分“野鸡大学”是没有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非法“高校”,谎称自己有办学资质可以颁发学历学位证书,它们甚至没有固定的办事机构和办学场所,给侦查、打击造成一定的困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但我们在一些这种志愿填报的咨询机构,可能会有一些人受利益的诱惑 来宣传一些跟这个“野鸡大学”相关的信息,作为家长和考生要谨慎。

专家表示,正规的高校通过教育考试院平台招生,如果考生依照正常的渠道填报志愿,不可能遭遇所谓的“野鸡大学”。截至2023年6月15日,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名单已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发布。

【志愿填报咨询机构人员称“有关系”上好大学 受害者被骗50万】

除了要提防“野鸡大学”,一些针对高考志愿填报的诈骗套路,大家也要注意防范。高考志愿填报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设下各种陷阱实施诈骗,有的考生甚至在读完所谓的大学后才如梦初醒,原来读了一所假大学。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典型案例。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刑庭法官助理 江珞伊:从事志愿填报咨询的机构人员竟然有门路帮忙单招、点招上好大学?这样的说辞能够相信吗?我们一起看看小丽一家的遭遇就知道了。高考出分后,小丽的成绩刚过二本线,恰逢一家教育机构推出了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小丽父母便前去咨询。机构的杜老师听说小丽想学医,立即表示她的成绩在正常情况下肯定不行,但是自己有同学在省招办,可以通过单招、点招为孩子办理,但是需要50万元。小丽父母在网上看到过这位杜老师的相关信息和采访视频,认为他可能真的有关系,便凑齐50万给了杜老师,但是他一会说能去重庆上大学,一会又说去广西,兜兜转转到了9月份,也没能落实,最后干脆失联了。小丽家长发现被骗,便报了警。此时,杜某已经将骗来的钱财挥霍了大半,最后因构成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在另一起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使用了“虚假入学”的诈骗手段,受害者小林读了四年大学后却发现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审管办(研究室)法官助理 白雪:小林高考后,她的父亲通过关系找到自称是某大学老师的刘某,二人协商以30万元价格办理统招生入读。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这位刘老师告诉小林,先以插班生身份入学,给了她一张课程表让其上课,并以校内宿舍紧张为由 安排小林住到校外宿舍。刘老师还为小林办理了学生证,却没想到被学校保安以有问题为由没收了。期末时,小林无法参加考试,刘老师告诉她成绩可以人为操作。当小林发现在学校内网上没有自己的信息时,刘老师又表示学校查得严,毕业时会办好。后来小林毕业了,刘老师给了她毕业证、学位证、三方协议、报到证,但小林参加工作后 单位无法在教育部网站上查找到毕业证书编号,小林此时终于发现被骗。刘某通过类似手段共实施诈骗9起,犯罪金额220万元,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新闻观察:擦亮慧眼 不被虚假宣传迷惑】

刚刚的新闻里我们看到,和志愿填报市场乱象相比,这些“野鸡大学”的违法招生,甚至是诈骗行为就更为恶劣了。我们应该给正在填报志愿的家长和考生一些什么建议呢?

请大家擦亮慧眼。首先,要提高对野鸡大学的辨别能力,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不用填志愿”、“低分上名校”等虚假宣传。其次,要通过官方网站、教育部门认证的渠道获取信息,以正规报考和志愿填报指南书为准。最后,要保持警惕,如果发现有可疑情况,可以向教育部门举报。防止考生上当受骗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为了考生的未来,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主播观察:盲目轻信“志愿指导” 后果或很严重】

说一千,道一万,说到底,志愿填报,决定不了一生的发展,但毕竟是人生探索的起点,会在很大程度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盲目选择、轻信相关产品和服务,不仅仅是损失钱财,还存在被误导的可能,而且这种结果还是难以逆转的。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的困惑和纠结我可以理解,但切勿盲目轻信各类志愿指导建议,把未来方向的选择轻易交给那些网红“名师”和冷冰冰的AI。我身边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不管是哪个分数段的,从540分到670分的,对于志愿填报,不少人都说很迷茫。很显然,这些孩子在此前对自己的未来不曾好好思考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提前准备,未雨绸缪,尤其人生大事,我们更应该想清楚、想明白。现在的自己,你能干嘛?未来的自己,你到底又想干嘛?所以家长们,你们反思了吗?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