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助力城市建设:探索全生命周期BIM应用 “串点成线”培育产业生态

厦视新闻 2023-07-04 09:22:32

2023-07-04 09:22:32

快速发展的智能建造产业对系统集成、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市正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协同智能建造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校企合作,培育智能建造人才,加速推动建筑业由“大规模”向“高质量”转化。

探索全生命周期BIM应用 “串点成线”培育产业生态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我市智能建造应用推广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多为散点式、聚焦某些单一环节的尝试,并未形成系统性全过程的智能化。如何在试点过程中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有专家表示探索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向。BIM,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它不仅能够对施工阶段进行全过程模拟,直观分析各类构件的安装精度误差,辅助现场施工,同时有助于统筹整合各参建方力量,从而形成项目系统性、全过程建设管理。作为我市率先尝试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项目,厦门新会展中心的参建各方建立了统一运行管理机制,共同开展基于BIM的协同设计,通过BIM全过程、全专业、全员参与的应用与管理,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的智慧运营。

厦门新会展中心-展览中心I标段BIM负责人 张坤荣:BIM的运用能很好解决协同深化问题,新会展中心从设计方案的比选到施工深化,再到运维管理均有BIM的参与,不仅涵盖建筑全周期,也推动项目参建各方应用BIM思维,推进项目工作的开展,向数字化、智慧化的建造模式迈进。

培育智慧建造产业上下游生态,市建设局还在积极探索新EPC模式,也就是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动企业以多种形式协同合作,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软件研发、设计咨询、部件生产、智慧运维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推动校企合作 共育“智造”人才

加速推动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既掌握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又能参与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集美区的一处工地,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正在学习操作三维激光扫描仪、机器狗与无人机,开展智慧监工。通过面板操作,机器狗能够在多种工况下进行摄像巡视,大大提高巡视管理效率。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 崔奔奔:一些无人的环境或者是一些危险的环境,(机器狗可以)代替人工去进行验收,可以搭载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的重建,还可以对这些建筑物,进行红外检测,如裂缝还有渗水的都可以检测。

据了解,从去年9月起,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将智能建造实操课程,融入土木建筑工程和项目管理专业的教学当中,并与建筑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和实习基地,推动产、学、研的互访和交流,培养智慧建造“交叉复合型”人才。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晨:把我们一些智能化设备,应用到实际工地上,来检验它应用的效果,如果发现实验室和工地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就会进一步把中间的差距缩小,使它能够尽量接地气,这样一来我们能够更加推动以应用为引领,我们高校的这种科研也不会成为无本之木、闭门造车。

中建海峡厦门公司科技管理员 杨维彪:(我们)与华侨大学已连续多年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各方面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还与华侨大学联合建设研究生工作站,由企业遴选高素质人才担任研究生实践导师,促进人才培养。

专家建议:建设标准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

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促进智能建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校企合作、开设专业课程进一步解决人才问题。业内专家还建议,加速智能建造发展,还需要在建设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上同步发力。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红: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设计、智慧工地、智慧智能施工,还有智慧运维都需要标准化的完善,标准体系的建设。再有一个我们要强化科技支撑,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企业和高校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