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广州等地接连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什么是猴痘病毒,如何传播?重点人群怎样做好监测报备?出现哪些症状须及时就医?
针对社会热点关切,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日前组织专家接受记者采访,专门作出回应。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普通人群感染猴痘几率不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疾病。既往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呈地方性流行趋势。”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介绍,目前全球每周报告约90例猴痘病例,猴痘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今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期,随着部分亚洲国家出现猴痘病例增多趋势,我国个别城市也出现了少数病例。
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地暴发猴痘疫情,我国疾控机构高度重视,从加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感染高风险人群监测、医疗机构症状监测等方面,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和及时报告。
专家指出,猴痘病毒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作为普通民众,接触的机会很少,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恐慌,保持良好心态。
施国庆表示,当前我国猴痘疫情发现较为及时,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宣教与健康监测,及时发现与处置潜在的隐匿传播疫情,特别是要加强有境外可疑接触史,以及与其有密切接触的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重点人群做好监测与报备
根据《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
同时,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吕繁介绍,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的人群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即使尚未出现症状,也鼓励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必要时做相关检测。同时,减少和周围人群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伴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出现这些症状须及时就医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感染猴痘病毒后,发病早期临床症状和流感症状相近,包括发烧、畏寒、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感染者会感到没精神、嗜睡。
“一般在出现以上症状三天左右会出现皮疹
和淋巴结肿大,包括颈部、腋窝、腹股沟、头面部等部位,还可能累及四肢、生殖器、口腔黏膜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极少数重症病例出现脑炎。”李侗曾介绍,如果发现自己有过猴痘接触史,或出现了以上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接触史和暴露史。
李侗曾说,从临床情况看,大多数猴痘病例为轻型、普通型,是可以自愈的。目前治疗主要是做好防护隔离和对症治疗,如发烧时,使用退热药物,多补充液体;痘疱疹破裂后,用碘伏、酒精等擦拭消毒,预防继发感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