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城中村里的美术馆

特区新闻广场 2023-06-11 22:14:50

2023-06-11 22:14:50

湖里区殿前街道的殿前社,是厦门岛内的一处典型的“城中村”,最近这两年,这处城中村因为“红顶艺术社区”成为了厦门众多文艺青年的“打卡”地。将美术馆建在城中村,把艺术融入社区建设,“红顶艺术社区”的创始人陈丹妮离开工作生活十余年的北京回到故乡,将她的艺术梦想安放在了这里。今天的浪花,我们就来听这位殿前人心中的艺术与乡愁。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朋友他们会觉得说做艺术本身就是很难的一个事情,然后你们还在城中村里面去做,感觉两个是非常矛盾的两件事情。为什么会想在城中村做一个美术馆,但是其实恰巧我觉得城中村里面的人跟事,包括说城中村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内涵,包括说一些以前的建筑 正巧是我们美术馆最宝贵的宝藏。

我是厦门殿前人,然后也是红顶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陈丹妮,现在我会特别希望大家知道,我是生长在殿前这片土地。

红顶艺术社区它原来其实是80年代的就是旧的这种工业厂房,然后当时我们正在筹备工业厂房的一个改造。然后对于我自己个人而言,我在北京其实我工作已经特别稳定包括说我的家也都是在北京了,其实当时也挺犹豫的。但是在前期调研的状态下面,然后我就发现其实厦门它本身设计就做得特别好,然后有特别多很有名的,不管是平面设计师还是服装设计师,他们最终都是去到上海或去到更大的领域,然后才得到非常好的一个发展。然后我们当时其实是觉得挺遗憾的。所以当时就坚定说希望能够回到殿前这个地方,做红顶艺术社区。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我是真的是穿着高跟鞋,然后在工地里面搬砖头,然后看着它一点一点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整个园区占地面积是1.8万平方米,然后目前这一栋的话是我们一期,现在福建省内很多很有名的艺术家其实都入驻在楼上,像艺术家来说,他们就很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展示平台,然后我们楼下有我们的品质很高的美术馆,所以大家就互相支持,然后一起为推动厦门的艺术文化一起努力。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其实我是在殿前出生跟长大,只不过读了初中之后我就去到“市里头”,大家可能说是“市里头”,然后一直到最后大学去到日本留学,然后回来之后去上海、北京工作,我就已经远离了自己的家乡了。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之前我们有邀请很多艺术家过来殿前这边驻地,然后创作一些作品,然后大家对殿前印象还是很好的。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因为它其实是很有生命力的。我觉得这边的殿前居民,还是会有以前我们小时候的那种人跟人之间的那种链接感存在。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我们邀请了一位艺术家叫时间,然后他来利用闽南花砖元素做的一个艺术创作。当时还有奶奶推着香蕉车,她应该已经有六十几岁,然后就边看我们在画,她说好漂亮,然后她说突然感觉好幸福。我们觉得我们在城中村做这些事情,就能够让他们感觉到有一丝幸福,我觉得可能就是我们做这件事情最大的动力。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因为我们都认为其实美术馆它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物理空间,它其实应该更跟人有所链接,这个城市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美术馆的主人,他们能够参与到美术馆的每个项目当中,成为美术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只有人才能真正的去激活这个城市,人是这个城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这个地方的话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边玩,然后我应该也是在这边学会骑自行车的。小时候它可能就是一个游玩的地方,但是可能没有其它更深入的一些情感,但是是自从我这次回到殿前做这个美术馆,因为很多艺术项目包括是在地性的一些链接,才回到殿前村子里面去了解更多的历史,然后挖掘它背后的故事,才真的说对家乡有了另一面的就是情感的那种链接,虽然说人家可能觉得不一定很真诚,但是真的是觉得爱殿前这个地方。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馆长 陈丹妮:我们这次一共是有80个摊位来参与这次的市集,像重庆、上海、广州的一些摊主也都会慕名而来,其实大家会还蛮惊讶,说殿前这个城中村竟然这么有活力,然后有这么棒的就是活动,我们也很努力地希望说通过我们艺术的方式,让更多人去了解殿前,现在我们应该也是属于殿前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艺术其实有很强的魔力,是可以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更关照自己的内心,就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是我们可能想为殿前做出的一些努力,但是从其它的层面上来说,因为艺术它首先也是一种装点的机制,所以通过艺术也能够让殿前区域能够更加美丽,更加美好。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有挺长的路需要走,因为毕竟文化它确实比较慢,我们可能已经把这件事情当成我们下半辈子也要一直坚持的事情。

2021年5月创办致敬,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已经举办18场展览、101个艺术活动。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