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国际博物馆日,我市多个博物馆也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推出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科技赋能让文物活了起来,一起去看看。
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以馆藏珍品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雄鸡图》为蓝本创作的国风影片首次亮相,影片融合了数字人、3D水墨动画、虚拟拍摄、AIGC水墨风格生成等多项新兴技术,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将水墨绘画技法融入AR交互中,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与水墨画中的“雄鸡”展开沉浸式互动,还可以借助VR眼镜、手柄等智能设备,身临其境感受“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威风神韵。
厦门大学学生 董鑫妍:(《雄鸡图》)扫描出来以后,里面的雄鸡能够不停地飞翔,能够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从博物馆中走出,走进我们的心中。
厦门大学学生 张冯遥:它让数字技术和传统文化藏品结合起来,让观众走进元宇宙去体会水墨画的魅力,我感觉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次创新。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学校还首次举办“展馆走透透”主题活动,联动学校校史馆、革命史展览馆、生物博物馆、海洋科技博物馆等9个展馆共同参与,推出“我是守护者”互动游戏、“博物馆奇妙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家走进博物馆,品味历史文化,感受文博魅力。
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主任 石慧霞:以现在的年轻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能够触摸文物,能够感受到文物的一种亲切感,有更多的互动性,沉浸到文化的影响力和文化的吸引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