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成立“标委会” 推动两岸名词术语对照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但由于两岸分隔已70余年,语言使用以及表述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近日,厦门市两岸名词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将大力推动两岸名词术语对照,为两岸各领域更好地合作交流奠定基础。
这是第一批获批成立的厦门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一,主要负责全市两岸名词术语领域标准化相关技术工作。 目前,标委会成员由来自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的37名委员代表及4名顾问构成。今后,两岸民众可以通过厦门市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免费获取相关名词术语共通标准文本,查阅术语对照内容,了解两岸名词术语间的差异,进一步增进两岸交流。
厦门市两岸名词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志军:服务两岸发展,主要围绕两岸名词术语梳理标准体系,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研究制定重点领域亟需的地方标准,开展标准的推广应用,力争让标准共通的成果惠及两岸同胞。
据介绍,大陆现行术语标准共计2461项,台湾地区现行词汇标准共计283项,两岸的术语标准各有侧重、差异较大。如软件一词,在台湾表达为软体;地铁在台湾的说法则为捷运。这些语言上的差异给两岸产业交流、贸易往来、民众日常沟通等增添不必要的困扰。此次厦门率先成立两岸名词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旨在推动两岸各领域名词术语对照,更好地搭建两岸沟通的桥梁。
厦门市两岸名词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刘姗姗:接下来 标委会将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按照我市标委会的管理办法,召开委员大会并完善提升标委会相关工作制度,向我市涉及两岸的相关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台企台胞,广泛征集两岸名词术语相关的标准制修订项目。并组织相关单位,尤其是吸纳一定比例的台湾地区专家,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共同在两岸经贸往来,民生保障重点领域,推动两岸名词术语领域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