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社会应树立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厦视直播室 2023-04-23 22:43:58

2023-04-23 22:43:58

关注“世界读书日”:深化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鹭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今年,“全民阅读”连续第十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厦门深耕“书香鹭岛”建设,城市阅读氛围日益浓厚。

刷知识类短视频,算不算阅读?带上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市民 陈先生:算,不要去局限于是哪一种形式,是1分钟、5分钟或者是纸质或者是媒介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最重要你要从中吸收到一些东西。

市民 黄女士:我感觉自媒体或者是视频上太杂了,就是你看一类的,它就一直给你推同质类的。

市民 高先生:两方面看吧,一方面就是说它介绍一下这本书,可以让你产生兴趣,引导你了解有这么个事,让你继续深入去阅读。另外一方面,这个看久了以后,它会对你的深度阅读能力还是会造成影响的,你就稍微深一点或者时间长一点,你就会坚持不住看不下去。

忙时读屏、闲时读书、睡前听书……如今,阅读方式“百花齐放”。不过,多数受访者认为,深度阅读还得回归书籍本身。

市语言艺术协会秘书长 李伟:我觉得刷短视频也算一种阅读方式,但是它是碎片化的,它没办法了解到全面,读不到原著,所以它掌握不到它的精髓部分,所以很重要的就是要读原著,要学习经典。

让闲暇时间有书香相伴,增加群众身边的阅读空间,是一个好方法。周五下午,厦门市图书馆两岸金融中心片区“近邻图书馆”正式揭牌,约400平方米的空间,藏书超4000册,开设在写字楼内的这个公益图书馆,为上班族和周边市民群众增加了一个“充电”的场所。

近邻图书馆运营负责人 黄宏源:这边有12栋的写字楼,一栋楼差不多是2000至3000的员工,周边还有学校,还有一些居民区,有差不多5至6万的人口,主要是目的是就是想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场所,推动全民阅读。

“厦门市全民阅读报告”显示,超过84%的人群偏爱在公共空间阅读。2022年我市公共图书馆总面积达14.7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从2021年的263平方米增至277平方米。今年2月,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馆区经大规模修缮后重新开放,增设了500平方米自助图书馆,并推出“深夜图书馆”。

厦门市图书馆副馆长 付虹:最近几年一直在延伸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包括我们在社区、在一些公共空间,我们也都在做分馆、在做城市书房,整个厦门市的这个公共图书馆、书店、社区书屋、职工书屋,还有学校图书馆,以及我们建在城中村的一些公益图书馆,已经成为一张网络,为我们厦门市民提供了图书借阅的便利。

为深化全民阅读,在市委宣传部牵头下,去年8月,我市成立了全民阅读工作组织委员会,通过打造“书香鹭岛活动月”“品读厦门”等系列品牌活动,共建书香社会、打造阅读城市。

市文化与旅游局副局长 陈章志:下一步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们会下更大力气。还有在实体书店方面,我们也会继续跟进服务。另外我们各级各部门 会大力办阅读的推广活动,希望我们的市民包括游客等等 都在厦门多看书、看好书,把整体的文化氛围提升起来。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2022年我国人均读纸质图书4.78本

再来关注全国的数据,在今天上午召开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高于2021年的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高于2021年的3.30本。

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8%,较2021年的81.6%提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1%。

在数字化阅读中,手机阅读成为其主要形式,报告显示,2022年有77.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21年的77.4%增长了0.4个百分点

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2022年,有45.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与2021年的45.6%总体持平;有32.3%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8.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6.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8.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听书”;有2.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视频讲书”,可见纸质书的魅力依然存在。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城乡成年居民的阅读率均有提高,对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22年图书阅读率的考察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8.6%,高于2021年的68.5%;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0.2%,高于2021年的50.0%。

新闻观察1:社会应树立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周国伟。国伟,您好!你经常看书吗?现在很多人觉得,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你怎么看?

我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更多地反映出的是大家对知识价值的认可。那么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不爱读书了,在更深层的原因上,是有的人价值观变了,他们觉得有钱就有一切,书读不读不重要,知识没有没关系,有钱就可以了。这种唯金钱至上,唯物质至上的价值观自然就会影响到大家读知识的学习。只有你真的尊师重教,那些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才会得到尊重,只有你真的笃信书中自有鹏程万里,宏图万卷,充分尊重知识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得阅读真正产生力量。让大家都爱读书,想读书,读好书。我觉得千万不要让碎片化的所谓知识点成为了冲击我们所有时间的攻击波,不要让系统读书,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人成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字之美成为遗失之殇。

厦门的阅读情况怎么样呢,来看看厦门市图书馆发布了2022年市民借阅大数据。2022年全市办理借书证量达5.9万余张,流通人次231.2万人次,少儿阅览区流通人次36.4万人次,电子文献借阅247.75万册次。值得一提的是,外借文献614.74万册,同比增长24%,创该馆开馆以来历史新高。

那么,哪些书最受读者喜爱呢?一起来了解。

数据显示,2022年成人文献借阅区图书借阅排行榜中,前六名均为长篇小说,且多部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排名第一,借阅量为258次;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位列第二,借阅量为185次;梁晓声的《人世间》排名第三,借阅量为172次。刘慈欣的《三体Ⅱ:黑暗森林》、麦家的《人生海海》及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分列第四、第五、第六名。

而少儿文献借阅量超过成人图书,且以历史、教育类题材居多。其中,由孙家裕编创的《北京寻宝记》排名第一,借阅量为322次;杨红樱的《七天七夜》位列第二,借阅量为316次;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排名第三,借阅量为256次。郑渊洁的《皮皮鲁和思想手》、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以及肥志绘编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分列第四、第五、第六名。

在电子书借阅排行榜中,《曾国藩(全三册)》《城南旧事》《鼓浪屿爱情故事》《非暴力沟通》《乌合之众》《漫长的告别》分列前六名。

一名陈姓市民成为我市借阅量最多的读者,一年借阅文献1590册。据厦门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位读者借阅了大量亲子类图书。

看完全民大数据,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少儿阅读,都说阅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在厦门有哪些引导少儿阅读的活动?少儿图书的借阅情况如何?我们一起去看看。

昨天,一场书香满溢的亲子之旅在外图书城展开,来自深田小学的30组家庭共同加入/为学校“书田里”图书馆选书的活动。孩子们畅游书海,翻阅并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把填写好的选书推荐卡附在书中后,就可以将书放到指定位置,后期由学校统一采买回图书馆。

深田小学二年级学生 张柠熹:我选了《花婆婆》这本书,因为花婆婆这本书告诉我们,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你在活好自己的情况下,你要给世界献出一些贡献,献出一些温暖,这样世界就能变得更加美好。

深田小学一年级学生 郭子言:(挑选了)《猜猜我有多爱你》,本来我是从音频上,听到这本书的故事被温暖的,然后又重新读了一遍这本书,又被温暖了一次。

记者注意到,在选书过程中,家长们只做适当引导,挑选什么样的书还是由孩子们说了算。

学生家长 张枫:活动非常好,因为真正意义上把我们深田小学“书田里”图书馆的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从根源上喜欢上了阅读。

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一场绘本分享会正在举行。“故事妈妈”声情并茂的讲述、精心设计的互动,调动起了小读者们的阅读兴趣。为推广早期阅读,市少年儿童图书馆2011年成立“故事妈妈”俱乐部,眼前这位讲述者杜蔚昀,成为“故事妈妈”已有6个年头。

“故事妈妈”文化志愿者 杜蔚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通过这个故事绘本还有手工制作,我们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阅读中来,让我们阅读的种子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播撒下来。

举办各类读书活动,丰富图书资源,把孩子吸引到图书馆来;与社区、学校合作,建立社区分馆、学校分馆,近年来,市少儿图书馆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深入推广全民阅读工作。工作人员介绍,少儿图书馆每年平均接待读者达百万人次,社会面早期阅读推广指导的需求明显增加,读书活动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仅“故事妈妈”线上及线下活动就已超1100场,服务读者超6万人次。

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 陈新鑫:每一个礼拜会见到很多家长拿着大大的行李箱,他们来图书馆借书,都是借一箱回去的。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我们10年来总共新采购有84万多册的纸质图书。我觉得如果对少儿这块 能够建立这个15分钟的阅读圈,让小朋友能够就近阅读,对少儿阅读对全民阅读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新闻观察2:培养孩子主动汲取养分的能力

您对厦门现在积极开展引导少儿阅读的活动怎么看?您的观察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我们当下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现在各种信息渠道和电子类信息传递的方式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远超我们过去所有时代的高度。我们常常面临的一种被灌输,被填鸭的环境中。成年人也许早已经有成型的自我控制和选择能力,但孩子却往往不能够很清晰地去分辨哪些是对自己的成长有益的,哪些是对成长没有好处的。而大量碎片化的填鸭,会造成孩子习惯了被动地去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除了社会家庭对这些花朵的浇灌,我们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这些花朵汲取养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应该是交会他们能够系统全面地通过阅读来掌握所需的知识,而不是碎片化阅读的浮光片羽。就像刚才新闻中说的,孩子们的阅读都是从兴趣开始的,那我们在教会他们阅读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至少你不能输给填鸭式甚至垃圾化的信息碎片。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爱读什么,童话故事,儿童绘本,是不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书籍设计的方式切中了我们那个时候作为孩子的兴趣。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涉及读物时儿童用户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则应该持续引导孩子懂得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正确地从系统的知识学习当中汲取自己成长所需的养分。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