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知识学习岂能浮于表面

厦视直播室 2023-04-10 20:53:11

2023-04-10 20:53:11

在就业市场激烈的当下,多学一些技能来提高自身素养本无可厚非,但培训市场要如何监管才能让大家学得放心,今天的头条一起来关注探讨。

零元课程免费学 月入过万可当真?

在媒体调查中,有记者通过平台广告报名的形式,卧底参加了多种零基础培训班,在剪辑培训的免费直播课程中,授课导师表示只要掌握规则,可将国内短视频平台发布的视频,“搬运”到海外版,就可以坐等“流量变现”赚大钱。下课后,工作人员立即开展下一步“攻势”。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咱们之前听的公开试听课,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咱们这边如果想真正地跟老师赚钱,去做海外版抖音,还需要后期报名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老师为你运营你的帐号,这个东西自己没办法弄的。

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等真正学成后,学员可以自己运营帐号,月收入高达30万不是梦。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咱们这个(课程)原价是12800元,现在这边如果报名的话,优惠价格是6580元。

除了剪辑课程,所谓零基础配音班也是相同的套路。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市场上旁白音的价格,一般是在180元到400元之间不等。我们就按一个最低的标准,就是180元,您录制20个小时,就是180乘以20等于3600元,这个就是你录完这本书的时薪部分。

随后,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立刻提出了小课程的收费问题。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为期三个月全程直播授课,收取一个培训费,这三到四个月整体下来的费用,大概是三四千左右 是一次性收费。

“零基础速成班”加强监管是关键 引流平台需担责

调查发现,互联网平台上推广的这些零基础培训,大多是视频剪辑类、短视频平台内容搬运类、心理倾听师等职业技能类内容,他们大多以“1元学费”“0元学费”“能赚大钱”为引流,此后频繁向学员发消息、打电话,要求学员高价买课程。尽管承诺学习完成后,学员可以“接单”,但能否兑现,还得打上个问号。不少参加过这类课程的网友表示,他们在交钱参加完培训后,并没有获得任何变现的渠道。而在多家网络投诉平台上,类似的培训投诉量也很高,原因多为“不予退款”。

对于“零基础速成班”乱象,中国青年报社的问卷调查显示,67.1%的受访者认为是培训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监管,66.8%的受访者认为是宣传广告隐蔽性强,且渠道众多,58.9%的受访者指出受众的信息甄别能力弱,54.7%的受访者认为广告宣传噱头大,容易上当。有律师表示,如果消费者购买了网络课程后发现“货不对版”或者与宣传不符时,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那么,那些发布引流广告的平台需要对此负责吗?

广西善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曾世怡: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的行为,首先我们是可以向,短视频平台进行一个投诉举报的,对于违法违规的视频采取下架隐藏信息, 或者禁止发布等处理方式。如果平台没有起到监管责任,或者明知这个网络用户,利用其信息网络服务进行侵权,但是没有采取必要措施的,平台是要承担连带责任。

“0息”“免息” 培训机构消费贷 “馅饼”还是“陷阱”?

而除了课程本身质量问题外,不少“零基础速成班”伴随着“先学后付”“免息分期”的宣传语,背后的小额贷款平台更是五花八门,不少消费者在退课后还要偿还贷款,接着来看报道。

上海王女士曾用21800元购买某教育机构的培训金融分析师课程,当王女士因学费太贵犹豫时,招生老师 “劝导”她可以办理教育分期,而且是0利息。《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其中诱导学员办理“培训贷”、退费难成为主要投诉问题之一。

黑猫投诉运营经理 孙晓明:教育机构有一个合作方,然后他让用户在贷款的平台先贷款,然后把贷下来的款用于交学费,后面的话其实教育机构不管是退不退费,这些学员还要继续还贷。

动辄几万元的学费,普通人很难一次性拿出。分期贷款成为培训机构销售们游说的核心武器,不少学员因此背上不同程度的债务。专业人士表示,买课走贷款,实践中可以解决部分学员因资金困难而无法购买课程服务的问题,扩大了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源,降低了培训机构的招生门槛,但同时也增加了学员解除培训服务合同的难度。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所谓的“0息”或者说“免息”,他实际上可能确实不收你的这种利息,但是他会收取你高额的服务,之后解除这个贷款合同,你可能才能够解除这个培训的合同,所以这个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繁琐的,而且他这两个合同里面,可能都会存在一些约束消费者去退费,去解除合同的一些限制性条款。

如今,随着教培需求的不断扩大,诸多问题也不断暴露。专家指出,教培机构作为经营者,应当积极优化招生流程,充分尊重学员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切实承担保护学员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只注重盈利和所谓的套路不仅会降低自己的教育口碑,也可能会面临诉讼风险。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如果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或者说故意去欺骗消费者,那你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显然要承担相应的一个责任,因为消费者肯定会用脚投票,一次受骗,一次吃亏之后,那么下次他就不会再选择你了。

新闻观察:知识学习岂能浮于表面

面对五花八门的“零基础速成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许多速成培训机构存在的种种乱象,又该如何治理?

知识学习岂能浮于表面

现在互联网不断更新迭代,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也不断发展升级,一些新职业新业态日新月异,灵活就业机会多、门槛低,开展副业成为不少人就业的新渠道。各类“包教包会”的速成培训机构之所以能有市场,正是看准了快时代下人们的知识焦虑,也切中了一部分人贪图赚钱捷径的迫切心理。不论是出于兴趣还是迫于生活,每一个敢于走出舒适区、投身学习的个体我觉得都值得被尊重,但不管是哪种“速成班”,如果脱离客观的学习规律而以“速成”自称,那为什么大家还要读大学、选专业,更何况刚才新闻中提到的配音、动画剪辑,都需要音色的先天条件、多年的绘画基础,而且这类搭上互联网便车的新兴职业,眼下也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一些机构所推崇的速成教程,更多的只是基础技能普及以及相关从业者的经验分享。说到底,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只不过,这些良莠不齐的速成班,把你领进的不一定是门,有可能是坑。所以大家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没有所谓的速成,“成”的背后不是“速”,而是积累。一种技能的掌握,既不能仅依赖所谓名师与课程的“精神按摩”,也不能止步于“我购买了课程,所以我应该成为大师”式的自我感动。从转型社会对于知识、技能的重视与需求来说,终身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我们需要少一些侥幸与焦虑,多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择业观念。

有效监督 多主体共治“速成班”乱象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许多花言巧语的“速成班”本身资质不够,培训内容粗制滥造,课程“水”,甚至诱骗学员贷款上课。不幸被套路的学员不仅有可能学无所成,而且还背上了网贷,这类恶劣行径,已然涉嫌诈骗。所以对于用户而言,一方面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核对培训班的资质谨慎下单,另一方面乱象的存在也和缺乏有效监督有很大关系。行业平台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准则,涉嫌构成虚假广告的,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应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才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设健康有序的培训生态。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