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回“湘”路:乡情绵延 根脉不断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这些心灵追问,是每个游子心中执着的探寻。而中国人以“慎终追远”这一最抚慰人心的方式,给出了最温暖的答案。今天,马英九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祭祖,这也是他第一次回到祖籍地。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他讲述根脉的故事。
清明时节祭奠先人是两岸中国人的传统。今天,马英九携家人回到茶恩寺镇双阳村祖墓祭祖。首次踏上家乡的土地,马英九不禁湿了眼眶。
乡音未改,源于血脉的这份温情让人倍感亲切。
马英九宗亲 马克非:我们也非常希望有进一步的交流,我们天下马家是一家亲,我们都是一家人。
当地村民 马铁群:欢迎他,我们本身就是一家人。
当地村民 马楚天:他不忘记祖先回来了,我们很欢迎。
祭祖之行也是寻根之旅。根据族谱,马英九是湖南湘潭湖田马氏第22世孙。当地的一个古渡口见证了马英九家族的一段往事。
记者 倪天韵:我现在所在的寺门前义渡,是一个沟通湘江两岸,湘潭县与衡东县的交通渡口,所谓“义渡”就是免费渡行人过河,义渡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公益事业之一,渡口旁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书善亭”,据亭子里的碑文记载,寺门前义渡曾因经费不足而面临停渡,清宣统二年,马英九先生的祖父马立安倡议并捐资修复渡口,用田产所产生的租金维持义渡,以帮助行人往返湘江两岸。据当地村民介绍,马立安以前办过锅厂、米厂,喜欢做善事,包括捐田建学校、建育婴堂、捐义渡等,他的治家家训是,“黄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这种慈善友爱的中华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激励后人。
“寺门前在湘江边……我家在这湘江岸畔,就像一只匍匐的大鹏,展翅欲飞……”这是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时常提起的家乡的样子。马英九说,父亲从小就告诉他,咱们的老家在大陆,一定要记得自己的根。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早年就读于湖南岳云中学,这里也是马英九此次寻根之旅的其中一站。
在岳云中学,马鹤凌接受进步教育,走上抗战之路,奠定了家国情怀的精神基础。老人一生所盼就是祖国强盛,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所惦念的还是祖国统一。骨灰坛上刻着的“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这二十个字,概括了老人的一生所愿。
台湾历史作家 王丰:化“独”渐统 振兴中国,其实就是和平统一,马鹤淩还有(马英九母亲)秦厚修。他们这一代的人有非常非常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个家国情怀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经历,这个经历是时代造成的,所以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和平统一了。、
记者 倪天韵:台湾一代人的乡愁,随着两岸开放大门的打开,已经被逐渐冲淡,回望历史,为的是把握当下,开创未来,希望两岸中国人能同心而行共谋复兴,愿海峡两岸不再有乡愁。
又是一年清明时,慎终追远寄哀思,民族有本源,纵使相隔万里,血缘的呼唤,故土的召唤,仍会让我们相聚一起,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