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乡村振兴应从人才振兴开始
关注厦门驻村“新生”:我的职场第一站,就在希望的田野上
从2019年起,我市先后选调了246名高校毕业生驻村任职,开展国情调研,赋能乡村振兴。走出象牙塔,踏入寻常百姓家,这些选调生将职场第一站,选在了希望的田野上,他们日常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走近选调生,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现场:这个协议是厦门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已经初步草拟了一下。
眼前这个带着黑框眼镜的小伙,叫金鹏,今年28岁。去年6月,他在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后,便来到了这个距离浙江老家约500公里的同安美埔村。
大家正热火朝天讨论着的,是村里的致富新点子,光伏发电“2.0版本”。
原来,美埔村的村民基本还是靠传统农耕为生。
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党委副书记 李方贵:我们是水库的水源保护地,所以说一些项目都不能随意建设。
转折发生在2019年。那一年,市财政局开始挂钩帮扶美埔村。到了2021年,村里多了个“洋气”的光伏产业园,上面发电,下面种菜。不仅对水源没有污染,每年700多万元的收益中,村集体能有30万元的分红,村民一年也能有两到三千元的租金收入。
2022届选调生、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党委书记助理 金鹏:其实能覆盖到的面还是比较小,我们接下来就想说,能不能把光伏发电板放到广大村民的屋顶上,让尽可能更多的村民,也能享受到这样的一个效益。
不过,项目推进还是遭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村民说,在屋顶上搭建光伏板,会不会有安全隐患?万一光伏板坏了,这维修费用谁来出......实际上,金鹏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选调生大多不是本地人,在下村时,遇到的第一道拦路虎是距离感和不信任,要让村民理解、接纳不同的项目,需要下足功夫。
2022届选调生、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书记助理 金鹏:问计于民,我的这些思路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也不是我自己想到的,我也是跟村民去打交道,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去听他们的一些需求想法,很多工作就好开展起来了。
蔡欣磊 vs 黄崇烈:以后我们不是要做廉吏馆,我看了很多乡村振兴的案例,它也没有动原本的墙壁。
这位操着一口闽南话的选调生,是蔡欣磊,翔安区新圩镇乌山村人,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这几天,他正忙着和村书记一起,探讨如何将古村落打造为具有研学、科普功能的廉吏馆。
金柄村党总支书记黄崇烈告诉我们,金柄村虽然历史悠久,也存在着一些农村的通病:缺资源、缺资金,更缺人才。自打市发改委派出蔡欣磊驻村后,这股新生力量,为村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党总支书记 黄崇烈:蔡欣磊盘活了陈旧了多年的一些资源,构建了千年金柄的电商平台,2023年至今,电商平台营业额达到了45万元,给村财创收能增加15万元的收入。
蔡欣磊说,打造电商平台,并非一帆风顺:产品不够,他就走遍新圩镇的所有手工作坊,将合适电商销售的特色产品都搬到平台上;没有包装,流量有限,蔡欣磊就当起了客户经理,还为产品打光、拍照、修图......
2021届选调生、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蔡欣磊:我一直带着我们村最年轻的两个村委,跟着我一起在做电商项目,他们现在也渐渐地熟悉这些所有的操作流程,我也希望产业链真的做大之后,我们的村委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一起把这个村的乡村振兴做好。
关注厦门驻村“新生”:培育好选调生 为发展积蓄“动能”
从金鹏与蔡欣磊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选调生扎根基层的工作日常。通过选调生,我市的乡村振兴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继续来看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的这天,蔡欣磊还有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到镇上开交流分享会。一起参加会议的,是他的选调生“战友们”。
2021届选调生、翔安区新圩镇后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林建斌:从一开始我们就是说规划先行,包括我们现在主推的一村一品的产业,就是鹧鸪,今年我们意向是突破双千万。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分享着自己的驻村故事。会上还有一位2002届的选调生,新圩镇镇长许雅曼,她是2021、2022届选调生的导师。
许雅曼说,市委组织部建立了选调生导师结对帮带制度,在村、镇、街、区四级,每一位选调生都有对应的导师。这些导师会将选调生带到项目一线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基层。
2021届选调生、翔安区新圩镇庄垵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吴陈硕:比如说我参与到了当时我们庄垵村的西许自然村拆迁,从这些传帮带机制中,我也学习了很多农村工作方法。
翔安区新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许雅曼:我觉得我们的选调生们到了我们村里面之后,我觉得第一个最大的变化,可能村干部的热情也被带动起来了,第二个就是思路的问题,包括说他们策划的一些项目,会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带来了一些人流、物流、商流。
市委组织部介绍,选调生驻村两年时间,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一方面,我市的选调生以博士为主,专业涵盖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有效缓解了我市基层人才的紧缺状态。另一方面,选调生也在乡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不断增长见识、磨练本领,仅去年,我市就有两篇国情调研报告,入选中组部100篇优秀国情调研报告。眼下,我市2023届博士选调生的对接工作也已经开始。
2021届选调生、翔安区新圩镇诗坂村党委书记助理 张一凌:乡村振兴一方面是人的振兴,也是产业的振兴,像组织安排我们来到乡村,也是支援乡村的人才振兴,另一方面,乡村的一些村民和村贤之间要有一个更好的合力。
新闻观察:乡村振兴应从人才振兴开始
下面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周国伟。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您认为,选调生“驻村”有哪些意义?乡村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艰苦,要想真正留住优秀人才在乡村工作,需要如何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一个热词,叫乡村振兴,那么乡村如何振兴?靠政府更多的投入?靠社会更多的关注?这些当然都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则是:人才!有了人才,乡村振兴才能真的获得核心支持和动力。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可能缺乏的是经验,这方面我觉得去乡村的大学生应该保持活力,一方面要接地气,先把农村的经验了解清楚,情况调查清楚;另一方面要有活性,把更先进的盈利模式,创新方法带到乡村去,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大学生可回农村就业建设家乡
人社部部长王晓萍3月2日表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谈到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在认清就业形势同时,就业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认为好的职业,也不要把区域锁定在大城市。大学毕业也可以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
新闻观察:就业需要开阔眼界 定位清晰
因此,有不少人开始讨论,农村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这个事情是个双向的互动,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有才华有志向的大学生去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面对近些年就业市场压力持续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开阔下就业的思路和眼界,想清楚自己的定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能力参与到乡村振兴并有志向闯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的,不妨尝试下离开内卷的城市,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事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