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转型 实现育人有“数”:智能纸笔让教学跟着数据“走”
智能制造产业加速跑,也赋能教书育人更“智慧”。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当前,我市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学生全面发展。一起去看看各所学校都有哪些聪明的做法。
智能纸笔让教学跟着数据“走”
在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每位老师都有一支“认识作业”的智能笔。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这支藏有微型摄像头的笔能实时读取作业本上的信息,并同步传输到终端系统。智能笔之所以能识别信息,是因为学校将传统的校本作业纸升级成了“点阵纸”,它将每一面校本作业进行版面切割,具备数据采集的功能。老师只需要完成批改作业这一项工作,后台就能自动生成作业的电子版,并分析出学生做题正确率、薄弱知识点,生成错题集,有助于老师进行重点讲评、分层作业布置、专题辅导等精细化教学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林清铃:我们一导出 孩子都能看到这个题目 (比如)我们班有大概98%的人 可能这个知识点做得不错 只有2%的人 这一两个孩子不会 系统马上可以显示出来比较薄弱的知识点这堂课可能就要着重去讲解
“刷脸”离校 提升校园管理水平
在我市不少学校,数字化技术不仅被应用在教学上,还推动着校园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为了满足孩子对课后延时服务的不同需求,每天下午的离校时间被分成了四个时段。如何解决弹性延时带来的管理问题?学校开发了精细化的“人脸识别”系统,让孩子们“刷脸”离校。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 林皓:系统显示他到了离校时间就放行,如果他未到离校时间,我们就会提醒这个孩子你今天有相应的课程,极大减轻了管理的成本,也提高(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我市已创建122所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校
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满足更多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促进减负提质。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122所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校,教育数字化发展从新基建建设,逐渐延伸至教育理念、治理模式、教学手段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与此同时,数字化教育服务也从学校端延伸到家长端。去年,“厦门i教育”平台完成升级,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完成学生健康报备、新生报名等事项,仅去年秋季入学全市网上登记报名就达到近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