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商场的迭代发展:火车站商圈的“起”与“落”
蔡塘广场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百货商场面临的业态改变和发展问题。厦门的商场业态现状如何?又该如何走好接下来的路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火车站商圈的“起”与“落”
厦门火车站商圈是厦门市中心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不管你想品尝正宗的厦门小吃大快朵颐,还是要体会购物的畅快,厦门火车站商圈都可以带给您满足感,让四方宾客一站式享受吃喝玩乐的快乐。
记者 熊伟:以前每到节假日,火车站商圈附近,可以说是人头攒动,然而如今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其他商圈相比,火车站商圈的人流量逐渐在下降。
原先火车站旁边的禹洲世贸广场在去年更名为禹悦汇商场,但记者观察发现,这附近人流量并不大,商场的咖啡店里也只有少量顾客,曾经开在商场内的沃尔玛超市也在去年停业。而在火车站与湖滨东路相连接的地下通道商业街里,虽然和附近商场相比人流量有增长,但大多数人都是过街通行,真正停留下来消费的顾客并不多。
2014年,刘女士在火车站附近开了这家水果店,当时这里乘火车的旅客不少,再加上附近住户和上班族,当时店里的营业额每天能达到5000多元。然而从2017年开始,他们的生意就逐渐下滑,再加上前些年疫情的影响,如今的营业额大不如前。
火车站附近商户 刘女士:以前每天能卖个五千元,现在能卖个一两千,以前这边都密密麻麻的,高峰期排队,现在没有了看不到了,现在没有排队过,根本都看不到。
火车站附近商户:(以前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状态)会很忙碌,不会像现在站在这边没事。
火车站附近商户:(我看您在门口招揽客人,今天下午到现在有多少客人)没几个,就两三个吧。(那以前呢)可能二三十个吧。
红极一时的火车站商圈为何变为当下现状?长期研究厦门商业发展的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老师李庆昌表示,火车站商圈客流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是厦门北站投用之后乘坐火车的旅客被分流,厦门站的旅客基数变少,再加上附近又新开了万象城,消费群体被分散。而内在因素是火车站商圈业态过于传统,在电商时代很容易被替代。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老师 李庆昌:我找不到理由去那里,因为那边没有一个很强的或很大的差异点来吸引我在火车站逗留,然后我停车方不方便,特别是现在多数人出行都是停车,火车站给我的印象,停车是非常难的。
商场出圈首先需解决“同质化”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消费主力的中青年群体前往商圈之前,都会通过网络了解相关动态,然而火车站商圈在互联网中的存在感不高时,客流量自然也就会下降。李庆昌认为,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如今在岛内已经形成了中华城、SM、宝龙一城、湖里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圈,这种“大而全”的商业体在岛内的饱和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再加上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这些大型商业体想要出圈,首先需要解决同质化的问题。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老师 李庆昌:同质化太明显,会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招商,可能就很难去聚焦,它的盈利水平就会有限,然后吸引客流的形式跟内容,相对来讲就很难做出自己的特色。
提高客群粘性 商场需进入4.0时代
李庆昌说,最初的商场模式就是百货公司,只要商品多就能吸引顾客。在商场进入2.0时代后,就会出现超市、餐饮等一站式服务。如今我市大部分商场已经发展到3.0时代,比如在商场内会有展览、活动等互动内容,商场的社交属性逐渐强化,这也是当下商场吸引顾客的主流方式。而在未来,要想吸引更多消费者,商场的出圈方式,需要进入到更加细分化的4.0时代。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老师 李庆昌:4.0我们开始会关注到人,因为很多平时我们能买到的东西,互联网都能够解决,所以精神的诉求会成为商圈的一个更重要的核心的吸引点,所有女性的需求我能够挖掘得很好,我就变成一个女性友好型的商圈,或者说我把很多人对宠物的需求挖掘出来,可能是宠物友好型的,甚至也可能是运动友好型的,有可能是科技友好型的,可能未来“商”字会越来越弱,“圈”会越来越强。
李庆昌说,未来在餐饮、购物等业态基础上,更加细分化的业态会针对性吸引更多顾客,未来商圈不在乎大小,更看重的是精准定位的高粘性客群,这也是城市商圈在建设发展中需要提前谋划和布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