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市中院发布2022年厦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今天,市中级法院也发布了2022年厦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涵盖保险、银行、期货、私募基金等领域。
购买短期健康险,保险公司却拒不理赔,还单方面解除保险合同,这样合理吗?2017年起,陈先生向某保险公司投保短期健康险,每年到期后,他都续交了保险费用。在这之后,陈先生查出了肝占位性病变。虽然花费了近30万元进行治疗,陈先生还是因病去世。他的家属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遭到了拒绝,于是,陈先生的家属叶女士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保险公司认为,投保人陈先生是“带病投保”,它申请理赔的事项属于保险合同生效前已存在的疾病,不属于案涉保险合同的承保范围,并且他没有依法依约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及拒赔保险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虽然被保险人陈先生没有如实告知病情,但作为定期续约的短期健康险产品,保险公司也没有持续核对陈先生的健康状况,核保环节存在瑕疵。针对双方的争议,审判员居中进行了调解,最终,保险公司支付了叶女士等人保险理赔款14万多元。
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法官 许莹:你要按照(保险公司)的提示如实说明,因为有些可能(保险公司)只是豁免,有一些部分它可能不给你保或者说保额比较高,如果隐瞒的话就可能导致最后拒赔了,法院在判决赔偿时也得不到支持。
近年来,短期健康险产品成为了不少金融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争议焦点。因此,法官提示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短期健康险时,要“应问尽问”,充分了解产品后再购买。
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四级高级法官 许莹:投保人在看到(保险条款中)这些术语的时候,不明白的,应问尽问,我们理赔要准备一些什么材料,它又存在一些哪些免责的条款,甚至说一些理赔的限额,这个都是跟咱们投保者的一些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如果遭到拒赔,我们也要注意诉讼时效,及时地起诉,或者说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还涉及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改进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提供借鉴。此外,“厦门金融司法协同智慧平台”上午也正式上线。今后,市民如果遇到金融消费方面的纠纷,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在线申请立案。
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一审立案团队负责人 曾臻:有个网页的程序,也有个小程序的方式,都能够方便当事人直接进入到这个平台,这个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多元的化解纠纷的能力,提高我们司法裁判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