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游爆发式回归,也是一种消费“真需求”
又到一年春日,山林渐次披上了新绿,与暖色调的阳光相一致的,是绿荫中点缀着的一顶顶暖白色帐篷,和烧烤架上滋滋冒起的炊烟。近日,人们想要预定这样的露营地,却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据媒体报道,自2月底的周末开始,伴随着全国天气回暖,多家露营地订单也逐渐“火爆”起来,周末都是提前订满,营地老板称,“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得一天比一天早,当前最心急的就是招聘到满意的营长”。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两周,“露营”相关搜索量同比上升450%,笔记数量增长约300%。其中,成都、广州、深圳、上海、重庆、杭州、北京、南京、武汉、昆明成为全国露营热度最高的城市。携程数据显示,最近半个月(2月20日—3月6日),国内露营产品预订量环比(较2月5日—2月19日)增长39%,较去年同期增长102%。去哪儿数据也显示,2023年2月露营地预订量比2022年增长六成。
若说前两三年火了的露营经济,或许还被视作对远途旅行无法达成时的一种“退而求其次”,被质疑为是昙花一现的经济现象;然而,今年开春的露营经济数据,则显示出了这一新经济业态持续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人们一种习惯的休闲生活方式而存在,并在社会中盛行开来。
露营经济,与传统的旅游休闲方式不同,它并非以密集的旅游资源集聚,或者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为依托;也并非以观光游览,或者表演互动为主要的运营方式。这类“轻旅游”业态显然以一些年轻人或者年轻家庭向往的生活元素为底板,满足了消费者的一类“真需求”,也补充和丰富了我国的旅游休闲市场。它似乎印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去哪旅行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
如果说前几年,露营经济还是市场培育期,那么想要进一步催化这一市场的潜力,使之进入高速发展期,则更需要捋顺露营经济产业链,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从露营场地的选址开发、经营管理,到消费者购买的帐篷、气罐、小推车、折叠餐桌椅等露营设备的生产制造监管,再到露营相关的吃、住、行、游、娱等配套设施完善供应,都应跟得上产业发展的脚步。
2022年11月,文旅部等十四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经营性露营营地的稳序发展,为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露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按下“加速键”。
同时,各地经营者探索的“露营+”多元消费场景,也在深入挖掘人们的露营“真需求”,发展出了一系列露营形态,比如以“+亲子”为核心的生火做饭、耕种采摘,“+社交”为核心的围炉煮茶、剧本杀、live音乐,“+自然”为核心的赏花、乡村旅游,“+运动”为核心的徒步、滑翔等等,使得露营市场不断分化,向着体验更细腻、品位更独特、更具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接下来,“露营+”会“+”什么,则需要行业从业者不断发挥想象力,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才能为露营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