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竣工:总清淤量94万立方米 为近15年最大规模

厦视新闻 2023-02-27 19:30:57

2023-02-27 19:30:57

  近日,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竣工,这标志着筼筜湖主湖区水域范围1.5平方公里全面清淤工作完成,总清淤量达94万立方米,是近15年规模最大的全面清淤工程。

  从空中俯瞰筼筜湖,湖水在阳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来到湖滨中路沿岸,工人们正在吊起清淤船的泵头,进行项目的收尾。筼筜湖不仅仅是景观湖,还承担着厦门岛三分之一中心城区,约37平方公里流域的防汛排洪重任。这就导致下雨泄洪时,会有部分的泥沙和杂物汇集到湖中,日积月累,影响了湖水的水质。

  虽然每年筼筜湖都会对排洪沟的明渠段、沉砂池等区域,开展一到两次清淤工作,但本次的总清淤量达到了94万立方米。什么概念呢?如果把这些淤泥堆放在宽90米、长120米的足球场上,高度可达约87米。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经理 吴舟波: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20字治湖方针,在清淤筑岸、搞活水体方面,通过清除污染物程度较大的湖区底泥,降低氮磷释放量,促进水质量环境改善。同时,清淤疏浚的工作增加了湖区库容,能够提升湖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这个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处处都有绿色发展的影子。以吸泥为例,上一次筼筜湖全面清淤还是2006年,当时采用的是绞吸工艺,也就是/用绞刀头先将淤泥绞松散,再将湖底的淤泥吸起来。这一次,项目方采用环保疏浚船舶,它的泵头可以深入水下5、6米,控制精度更高,对水体的搅动也较小,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经理 吴舟波:同时定制“泥随管道走 浓缩再脱水”,多工艺处置并行的方案,最终将干化泥通过改良加工,作为修复种植土,实现无害化利用的方案。

  简单来说,项目可以归纳为“吸泥、走管、浓缩、脱水”的四步。那这些被吸出的淤泥会运往哪呢?答案就在湖面上的浮球里。这些浮球连接起来,实际上成为一条管道,一头连接着清淤船,另一头连接到浓缩站。在压力作用下,吸出的淤泥和水会通过管道,被快速运送到浓缩站。在站点中,淤泥再经过震筛、浓缩等一系列过程,还会通过泥驳船,被运送到位于新阳大桥附近的脱水站,进行脱水处理。经过层层处理的淤泥,最终会被加工制作成有机肥或者土壤改良剂,实现“变废为宝”。这一将淤泥泥浆泵送后二次浓缩脱水、异地干化处置的工厂化施工工艺,还属全国首创。

  此次全面清淤是筼筜湖第五轮综合治理的一项重点,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策划筼筜湖部分排洪沟改线、导流堤延伸等一批改善湖区水动力的配套项目,提升湖水自净能力,保护河湖生态系统整体性。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