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厦门“上映”百年光影情缘
素材来源网络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从1992年创办以来,便轮流在不同的城市举办。漫漫岁月,金鸡百花电影节已辗转来过28个城市,桂林、北京、广州、无锡等。作为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影响最盛,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电影节之一,无论来到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当年电影圈及忠实影迷的瞩目焦点。
图: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logo / 来源网络
这场星光熠熠的顶级电影盛会,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举办。每年的举办权,吸引各城市的目光,众城市翘首以盼,纷纷向中国电影家协会抛来橄榄枝。转眼来到2019年,迎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历史性时刻,环游五湖四海的金鸡,终于在厦门这座滨海城市长期安家了!
图:第二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海报 / 来源网络
2019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声明,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长期落户厦门!
那么,众多城市“百家争鸣”,为何最终报晓厦门?
厦门人观影狂潮,
影院迈向“寒武纪”?
图:旧时鼓浪屿 / 来源网络
1905年12月,一位姓为大石的写真技师在厦门鼓浪屿放映起影戏,附近厦门人蜂拥而至。从那时起,电影文化的基因已经悄无声息的在厦门人身上播下了种子。
时隔17年,邵利杏修建的中华戏院(原名为中华茶园)率先在厦门岛内放电影,内容以外国家庭风情影片或中国风情纪录片为主,《水浇园丁》、《黑夜盗》、《宝莲历险记》等,追求电影的氛围逐渐在厦门这座滨海城市蔓延开来。
图:思明电影院内部 / 思明电影院提供
二十世纪20年代末,厦门影院迈入发展的“寒武纪”。由于厦门人热衷于观影,在众多华侨的推动下,大大小小的戏院陆续修建,思明戏院、三春戏院、开明戏院、中央戏院等戏院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
“我们思明戏院开业的时候,就有许多好莱坞大片在我们戏院放映。当时很多厦门大学的学生也来做英文翻译,门口来往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当时看电影是件很时髦的事啊。”厦门思明电影院(原为思明戏院)的副店长邱亚辉娓娓道来。
1929年1月初正式开业的思明电影院,历经厦门电影发展的近百年光影。这座影院见证无数厦门人对观影的狂热追求。
图:如今的思明电影院 / 思明电影院提供
厦门人对电影的热爱,源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厦门作为沿海城市,早年间接受诸多西洋文化的影响。对于“电影”这样的舶来品,厦门人拥有开放包容的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二十世纪20年代后,众多华侨兴办戏院,让越来越多后来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接受到电影文化的熏陶。电影,已经悄无声息的在厦门落地生根。
“厦语片”露出尖尖角,
公映数量就远超华语电影?
图:《荔镜记》海报 / 来源网络
谈起厦门电影发展,就不得不提起厦语片。在二十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厦语片风靡一时。短短二十余载,单从制片数量上,就超过400部,同时期,公映数量远超华语电影。
厦语片是以闽南语作为语言主基调的电影。对话,旁白都采用闽南语的方言形式,讲述着闽南地区的文化特征和故事情节,极具厦门的本土特色。
中国第一部厦语片《陈三五娘》,又名《荔镜传》。于1934年在国内首映,讲述泉州人陈三和潮州人五娘的爱情曲折,厦语片真正意义上被公众所熟知。后来,1947年,香港出品第一部厦语片《相逢恨晚》,不仅捧红当时扮演女主角锦莲的厦门籍演员鹭红,同时厦语片也传入香港地区。这一时期,厦语片接踵而来,《破镜重圆》、《雪梅思君》等等。因此,厦语片在中国电影界不可置否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这只是厦门电影在中国电影界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图:《小城春秋》海报 / 来源网络
电影行业在二十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文化抑制的原因,遇冷进入“冰河时期”。改革开放后,厦门导演罗泰执导厦门作家高云览撰写的故事片《小城春秋》,在当时80年代,电影收购价均只有30万的市场中,却卖出80万的高价,并且售出400多万部的拷贝。
这部由福建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小城春秋》,是其厂第一部故事片,在1980年末的厦门拍摄。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纷纷前来支持,提供导演、演员、摄影师等角色。由于故事片灯光要求高,福影厂前后花费数十万在灯光器材上,经过剧组人员日夜奋斗努力,这部讲述共产党人在抗战前夕于厦门奋力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的故事,荣获当年的福建省优秀影片奖,在改革开放之后,成为厦门电影复苏的头号先锋。
图:1928年初建时的厦门思明戏院 / 思明电影院提供
厦门的电影上游产业凭借厦门人紧跟时代脚步的精神,逐渐在蓬勃发展,以电影院为代表的下游产业同样不甘示弱。
“在80年代,思明电影院连续几年处于低迷状态,但在1988年,当时的老经理人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全新改造。老经理人贷款几百万将电影院结构重新调整,增设卡拉OK以及5个录像厅。当时贷款几百万可是巨大风险,但老厦门人就是敢于冒险。经历这次改造,我们的年票房收入连续几年都是福建省影院里数一数二。”邱亚辉对厦门人经营电影事业给予极大肯定,同时对厦门狂热影迷也感到惊叹。
图:电影《泰坦尼克号》/ 来源网络
“1998年的时候,当时电影院放映《泰坦尼克号》,我们影院门口总是沸沸扬扬,通宵排队买票的,大街上睡觉的,站着也要看三个小时的,甚至买不到票对我们大吵大闹,在那时,我们屡见不鲜。当时票房累计达到170多万,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部影片能达到十几万已经是很可观的数据了。”
厦门电影产业能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破土重生,关键在于“紧跟时代,与时俱进”这独有的闽人智慧。无论是厦门电影的上游产业,或是下游产业,都在与市场接轨,与时代同行,电影行业才能久经风霜依旧屹立不倒。
每年逾百部电影来厦拍摄,
仅因“天然摄影棚”?
图:《西虹市首富》海报 / 来源网络
21世纪以后,厦门电影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左耳》、《烈日灼心》、《西虹市首富》、《夏至未至》、《疯狂的赛车》、《同桌的你》、《快把我哥带走》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统统都在厦门取景。根据数据统计,每年有两三百部影视作品都在厦门取景,更有传言说,中国百分之60的电影都有厦门的参与。这其实并不算是无中生有,因为的确有根可寻。
图:中山路 / 来源500px
上个世纪,1955年上影厂制作的《天罗地网》取景厦门中山路,1978年八一七厂制作的《猎字99号》取景厦门华侨新村、公园东路等,197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的《血与火的洗礼》取景厦门升平路,1981年上影厂制作的《检察官》取景厦门南华路等。就连每年暑假我们必看的86年版的《西游记》,都在厦门取过景,第23集《传艺玉华州》就在厦门植物园取景。原来,厦门在二十世纪就已经受到各方剧组的青睐,得天独厚的“取景天堂”也为“金鸡”展翅提供绝佳条件。
图:厦门鼓浪屿 / 来源网络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城市,占据天时。风景绮丽的鼓浪屿、南洋风情的中山路、清新文艺的沙坡尾等,绝佳的拍摄景点,造就地利。厦门这座“海上花园”,仿佛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天然摄影棚”。然而,这还不够,仅凭天时地利,厦门还是无法从众多影视城中脱颖而出。
因此,厦门电影产业中的人们,在创新理念上钻研出自己的道路。
一说到拍戏,大家可能会第一想到北京、上海或横店。但是,厦门从来不对标它们,而是走出自己鲜明而独特的道路。那么就在“天然摄影棚”上做文章,塑造“全域影视基地”,集酒店、餐馆、海上娱乐、观光影视城等一体的“影视岛”。厦门把握了“影视+城市”的公式,使得城市与影视作品相辅相成,相互赋能,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厦门,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1700平方公里“海上影视城”。
恒业影业集团副总林朝阳,参与制作《误杀》,《被偷走的那五年》等多部影视作品。对于厦门的取景,说出自己的想法,“厦门是座文艺气息浓厚的城市,电影场景的选择要根据电影内容所匹配。厦门的确是个很适合拍摄的城市,在同样标准的选择下会优先考虑厦门,我们2020年的《门锁》和2021年的《遇见你》也都在厦门取景。”
图:多部电影取景地厦门海沧大桥 / 来源500px
厦门电影人才的创新智慧,上到整个城市规划,下到每家电影院。“在2008年那时候,我们思明电影院当时一天只有几百块的收入,小吃店都不至于如此,当时电影院环境实在艰难。后来,我们要创新、要改变。当时领导们每天开会,实地考察,我们引入数字电影,更新一线品牌设备,更换航空椅。开业第一天,我们就营收八千多元,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抓住市场。”邱亚辉讲述当年的电影行业的辛酸故事。
厦门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远远不是只因这天时地利的优势。更重要的在于人为,从厦门电影的上游产业到下游产业,无一不是厦门人根据市场环境走出自己独特的创新道路。“与时俱进,但也要与众不同”,厦门人的智慧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有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影视之都,
梦还远吗?
图:厦门世贸双子塔 / 来源网络
不愿只是被定义为“天然摄影棚”,“影视之都”才是厦门电影从业者真正想要续写的光影传奇。
自2019年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长期落户厦门,已经是第4个年头,成功在厦门举办三届。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共有影视企业2287家,总注册资本174.05亿元,影视企业投资总额231.16亿元。其中,2022年新增影视企业140家,新增投资额10.56亿元。2019年至2022年期间,从电影备案企业所在地数量、票房前50名影片的出品企业情况看,厦门均位居全国前列。
图:厦门同安影视城 / 来源网络
即使有这么多亮眼的成绩,但是,厦门依旧在努力,厦门人同在奋斗。
政策扶持上,厦门市出台诸多利好电影产业的政策支持,支持文化产业园减免房租、为停工剧组给予补助等条件,吸引五湖四海的电影产业人才前来追梦。基础设施上,厦门市已在改造大型专业摄影棚、演员公寓、后期制作、专业化服务平台等一体的影视拍摄基地。人才培育上,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已筹建电影学院,莘莘学子在电影追梦的道路上将继续发光发热。
林朝阳认为,“厦门人是很聪明的,也很有拼劲。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落户厦门之后,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影视圈的核心资源和人脉关系。厦门政府的鼓励支持,电影产业的各行都在迅速发展。”
“做视频创作是不容易的,经常要面对收入不稳定和提升空间小的两难问题,相较于从前,如今厦门影视资源已经相对成熟了。我在厦门拍摄的短片在B站评论区中获得很多鼓励,一直支撑着我的电影梦,未来也会相信厦门的电影产业会越来越好。”在B站上拥有10万+粉丝的厦门电影追梦人张恒说道。
图:厦门沙坡尾 / 来源网络
一座“影视之都”,是千千万厦门电影的作品成果积淀而来,是万万千厦门电影从业者的点点星光汇聚而成。历经百年光影的日积月累。金鸡报晓,天要亮了,梦要醒了,他们要眺望到远方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