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瞄准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春节期间,福建省宁德市的赤溪村特别热闹,好山好水吸引了很多游客,村里的生态旅游办得红红火火。而在30多年前,这里穷得叮当响。1984年,身为基层通讯员的王绍据,第一次走进赤溪村时,贫困的景象让人落泪,村民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从赤溪村离开的当晚,王绍据就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题目是《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人民日报》为此专门配发了《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当时轰动了全国,掀起一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巨澜。
几年前,大学毕业的90后青年杜赢,回到赤溪村创业,如今他的白茶已经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杜赢公司的8名员工都是本地村民,他不仅自己过上好日子,还带动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与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杜赢(右一)创业靠的就是茶叶
这就是“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故事。过去的十年间,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一个个“赤溪村”通过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实现了逆风翻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在“国民美食”沙县小吃的发源地——福建三明的沙县,当地积极推进小吃产业的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转型升级,小吃变成国民美食,小生意变成百亿集群的大产业。
△沙县小吃推广运营中心
说起小吃带来的变化,沙县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自豪。敢闯敢拼的沙县人,将沙县小吃带到全国各地,也为沙县小吃的连锁化、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当地人致富的“制胜法宝”,又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国民美食”沙县小吃
老人们总说“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现代高效农业打破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窘境,青年人也在农村玩出很多新花样,农业产量和效率大幅提升,老乡们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依托有机稻米为主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生物多样性农业,同时大力增强村集体经济,以村强民富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00多元。
△镇江的农业大棚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说,依托现代高效农业,科学规划、特色发展,戴庄的经验已经推广至全省。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从“中国扶贫第一村”的逆风翻盘到沙县小吃的网红出圈,可观可感的新图景正徐徐展现。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书写共同富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