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外"的老潘:这是30多年来最喜庆的春节
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回信,祝贺他的新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期待他见证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祝他全家“福安”一生“长乐”。多年来,“不见外”教授潘维廉牢记总书记的亲切话语,努力书写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地基层干部群众视频连线,看望慰问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福利院的老年朋友、能源保供企业的员工、高铁站的干部职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和群众、乡村基层的干部群众,给大家送去党中央的关心和慰问。
在厦门,通过新闻看到总书记对各个群体的慰问,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和许许多多中国人一样感动不已。“总书记就是这样关心普通百姓,这点我早就有体会。”潘维廉记忆犹新,1999年,得知他正和癌症斗争,习近平特地托人带上鲜花到香港医院探望他,祝福他能早日战胜病魔回家,回到福建。
2018年,潘维廉教授整理了在中国30年间与家人的往来通信,出版了《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以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新书首发后,潘维廉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并寄送了这本书。在2019年春节前夕,潘维廉收到总书记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祝潘维廉全家“福安”、一生“长乐”。
“总书记祝我全家‘福安’一生‘长乐’。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记忆。这是我与中国人民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再忆起这封回信,潘维廉仍然很激动。多年来,在这份温暖的鼓励下,潘维廉教授融入中国、感受中国,也积极传递着厦门、福建和中国发展的好声音。
喜乐融融感受中国年
厦门街头,两侧绿化树高高挂起喜庆的红灯笼串,“福”文化特色主题标识和海报随处可见,放眼望去,满是亮丽的“中国红”;转角处,色彩艳丽、层次丰富的节日花卉景观布置令人耳目一新,吸引游客纷纷驻足留影;各个菜市场和商场里,人头攒动,“烟火气”十足;鼓浪屿等景点排起长龙,朋友圈里,“熟悉的厦门又回来了”的感叹比比皆是……
潘维廉在中国感受兔年春节氛围。(采访对象供图)
“这可能是我从1988年到厦门后,感受到的最喜庆的春节了!”今年,潘维廉依旧选择在厦门过年,带着喜气的笑容,他告诉记者,尤其是在和新冠疫情抗争三年后,他真切感受到了人们久违的放松和喜悦。
今年,原本没有特别安排的潘维廉在几位厦大同事和毕业生的热情邀请下,走出家门,穿越街头喜气洋洋的人潮,一起吃了餐丰盛又有特色的中国年夜饭。举着“福”字,在“吾心安处是吾家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对联下,潘维廉和朋友们喜气洋洋地合了影。“这样的气氛真是太棒了!这再度提醒我,在中国,我有一个非常大、非常温暖的家。”说到这里,带着熟悉的调皮笑容,潘维廉说,对于部分外媒所传播的中国在调整防疫措施后人们不敢出门的传言,他的感觉是:“哈!他们谈论的应该是‘另一个国家’,又或者是‘另一个星球’。”
潘维廉和同事、学生在厦门欢庆兔年春节。(采访对象供图)
“街头拥挤热闹的场景让我惊喜。人们在门上贴对联,老老少少都在庆祝——都在感激经过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坚持和付出,抗击了疫情,国家继续迈步前行。”在潘维廉看来,中国是唯一一个很好地遏制疫情并快速恢复元气的国家,“只有中国能做到”。
沉浸式感受中国的浓浓年味,今年,潘维廉还参加了由省科技厅主办,厦门市科技局、思明区政府等联合承办的“外国专家迎新春茶话会”福建分会场暨福建省外国专家春节团拜会活动。外籍人才纷纷上台送上才艺表演、共同拍摄拜年视频、录下双语祝福……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菲律宾等15个国家的30名外国专家友人及留学生代表一起,潘维廉今年春节留下了许多迎接中国兔年的美好记忆。
春节前夕,潘维廉参加由省科技厅主办,厦门市科技局、思明区政府等联合承办的“外国专家迎新春茶话会”福建分会场暨福建省外国专家春节团拜会活动。(厦门市科技局供图)
笔耕不辍讲述中国故事
书桌上,满满堆着各种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和四处搜罗来的材料——最近,潘维廉教授又继续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情况。
在由中央网信办联合教育部等部门举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潘维廉分享自己扎根中国的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摄
“2001年,习近平在福州给我颁发‘福建省荣誉公民’证书时对我说,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但世界对中国还不太了解,他鼓励我多写有关中国的书。”潘维廉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他的回信中,也期待他笔下写出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我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不负嘱托。”潘维廉说,总书记的叮嘱为他用心感受、观察中国增添了动力,继此前的《魅力厦门》《魅力福建》等图书后,在过去两年间,他又出版了6本以“中国梦”“泉州”等为主题的书,其中3本在英国发行。
在由中央网信办联合教育部等部门举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潘维廉分享自己扎根中国的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摄
在厦门定居30余年,潘维廉对厦门的变化感受更是深刻。潘维廉说,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给厦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厦门工作期间,他领导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特别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牵头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深入同安军营、白交祠等贫困村调研,为高山村脱贫致富指明方向……
春节前,历经3年建设的厦门翔安大桥正式通车,这是厦门跨岛发展、完善“两环八射”快速路网的重大举措;今年,军营村家家户户按照人口数喜提年终分红,受益于乡村振兴发展,这已经是村民们第四年拿到分红;前不久,厦门市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二期正式开放,成为假期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之一,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共赏厦门生态宜居之美……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微观镜头,潘维廉感受到了更有魅力、更加幸福的厦门。
当前,厦门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牢记殷殷嘱托,着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加快推动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的奋进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厦门经济特区新的更大贡献。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厦门是战略支点城市,我对厦门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的发展充满希望!”“不见外”的老潘说,“我要继续写书,讲好中国故事,也让世界了解我们的‘福’文化,把我们的‘福’传递到世界的每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