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不懂同学”的海洋故事

特区新闻广场 2022-11-20 21:42:05

2022-11-20 21:42:05

2022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前几天落下了帷幕,作为一座滨海城市,厦门和海洋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今天的浪花,我们来认识一位海洋科普达人林宏杰,听听他的故事。

不懂实验室负责人 林宏杰:走出去,家门口就是那片海,可是你对海里面究竟有什么,你其实了解是很有限的,了解厦门必须了解海,这是我觉得厦门人给自己的一个定义吧。这个是翔安的下潭尾红树林。我是来自不懂实验室的宏杰,我其实比较喜欢别人叫我“不懂同学”,我们做(海洋)科普,对我来讲最重要的受众和对象就是小朋友,每次去上课都特别开心,他们就会记住,“不懂同学”来了。今天是一个海洋科普的公益讲座,今天讲探秘潮间带,珊瑚属于刺胞动物,是比较远的,什么叫软体动物。线上的部分是基于我们自己做的大量的调查,到户外这种调查,我们形成相应的视频,形成相应的科普的文章,去潮间带也好,去红树林也好,我们去发现,我们做记录,我们做分享。刚刚我们经过的地方,有挺多招潮蟹,它对人的声音很敏感,你还没靠近,它已经躲到洞里面进去了,现在都躲进去了,人一过来它就跑,它不出来了,有时候等好久。厦门的地缘条件,尤其它的自然条件,足够支撑我们做足够多的内容,我们所有的这些课程,都是依托于厦门不同的地点,我说的红树林、观音山的海边,岩相的潮间带,这是很容易跟大家接触,我们讲身边的自然,身边的海,能够更快地到达。这是叫中华五角海星,在观音山这边比较多,厦门很多这种海星。我们把身边的自然当成我们的探索对象,我们去观察的对象,这个过程当中,你的获得是很容易的,我并不需要去到多远,诗和远方就在身边。(厦门)海洋的自然资源很好,同时也有很好的科研资源,我们就通过和这些老师的交流学习,让他们走到前台来,给大家科普这些信息。核心的意义还是了解这座城市,了解这片海,我们把(厦门)这个地方当作载体,当成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跟小朋友们,跟公众讲述厦门生态故事的载体,我们的公园怎么变的,它的生态修复过程是怎么样的,红树林种植前跟种植后之间的差异又是什么,你会在这过程中了解到这个故事,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厦门的故事一个个往外讲,让孩子们在这方面有些启蒙,让他们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故事。这个是我们最常见的什么,扇贝的贝壳。很多年一直在做媒体,做传播,当我选择做海洋的科学传播,海洋的文化传播的时候,我对海洋的了解是很少的,应该说凭着一腔热情吧,也不怕,做着做着,觉得越做越有意思,越做越好玩,你发现始终在学习,始终在了解不同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快乐是很真实的,你真的获得以前所未知的事情,赶海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新的东西的过程,你看过去,从表面看平平无奇,当你真正走进去的时候,那么多的潮间带生物在上面,不知道这么好玩,你会回到孩子的那种状态,我觉得现在说自己是半个内行人,是说得过去的。(厦门)一直都在重视,一直都在坚持做海洋公众教育的工作,这几年以来,我们能感觉到这种变化越来越大,这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推动,整个氛围在推动,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一个很微小,普通的一份子,但这个东西是有价值,汇聚起来就有价值。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