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违规竞赛屡禁不止 原因何在?

厦视直播室 2022-11-14 20:54:58

2022-11-14 20:54:58

教育部通报查处多项课外违规竞赛:违规竞赛为何屡禁不止?

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连续四年公布通过审核的竞赛清单,取消了学前教育阶段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大幅削减了竞赛数量,基本斩断了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有效遏制了竞赛横生的乱象。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仍然有机构违规办赛。近日,教育部通报了“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取缔了“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等多个违规举办的竞赛。那么,此次通报释放了哪些信号?双减政策之下,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竞赛观”?

教育部通报显示,“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JEA China”等比赛属于相关公司违规举办,目前均被依规取缔。同时,通报称,所谓的数学花园探秘、华数之星、五羊杯、走美杯、美国大联盟、卓越360统测、全英赛、世奥赛等均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均属违规竞赛。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 江爱萍:我们能看到两条非常明显的信号,第一条就是针对于义务教育不存在竞赛的说法,这个实际上也是让我们整个教学和孩子的培养回归到针对于他年龄阶段的一个合理的 并且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环境第二个实际上针对于竞赛组织的机构,是不是做过备案,在整个组织环节里面,是不是依旧存在考试培训和升学这个制造焦虑的这个利益链里面,实际上这个每一个链条里面都是存在问题的。

据了解,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连续四年公布通过审核的竞赛清单。只要与竞赛清单对照,家长就可以知道某一竞赛是否纳入正规范围。然而,违规竞赛仍然屡禁不止、“野蛮生长”,依然有家长对违规竞赛趋之若鹜,这值得深思。

家长:有需求就有市场,家长主要是恐惧这种心理,怕自己孩子落后。

家长:如果要是说这个家长要求比较那什么的话,望子成龙,那可能会选择参加一些更多的文化类(竞赛)。

家长:我觉得可以把这些规范起来,比如说哪些竞赛是正规的,哪些竞赛是不正规的,我觉得主要是管这个。

新闻观察:违规竞赛屡禁不止 原因何在?

违规竞赛屡禁不止,原因何在?

在利益的驱使下,中小学竞赛出现了商品化、功利化的不良倾向。说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实则瞄准了家长们的钱包,更让孩子们因此不堪重负。尽管从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但从这次通报的情况来看,这些违规竞赛举办者都是未经合法注册的教培公司,手法如出一辙,往往“扯虎皮作大旗”,打所谓专业协会、组织旗号,来头很大,套路十足,却纯属子虚乌有。

为什么违规竞赛屡禁不止?我觉得,刚才新闻中有位家长说到了点子上:有需求就有市场。违规教培机构抓住了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于求成的现实心态,把家长们恨恨地营销了一把。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家长能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抵抗住外来的干扰因素,多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感受,静待花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部公布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及高考加分项目

通报违规竞赛的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名单内没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竞赛。专家提醒,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规划,家长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能被机构带跑带偏。

本次教育部发布的竞赛活动名单,包含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艺术体育类三个大类共44项大赛,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等不同学段。

教育部提醒学生和家长,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是违规竞赛,名单内没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竞赛,所有竞赛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均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也不作为高考加分项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这是规范竞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斩断竞赛与招生,竞赛与培训的利益链,以此来规范竞赛,避免过多过烂的竞赛,加剧学生的负担,以及加剧焦虑。

但不可否认,还是有少数学校存在将招生与竞赛挂钩的现象。同时,也有少数家长希望通过竞赛来“打造”孩子的特长。正是受这种心理支配,让这些家长容易成为被违规竞赛、“山寨竞赛”收割的“韭菜”。

记者梳理发现,从竞赛组织、内容与形式看,当前面向中小学的违规竞赛主要有两类。一类违规竞赛没有纳入教育部公布的清单,但有活动赛程。这类比赛主要靠收取报名费,以及与竞赛挂钩的培训费牟利,通常通过培训机构组织报名。还有一类违规竞赛,甚至没有正规比赛过程,只要报名交钱,人人均可获奖。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 江爱萍:家长对于孩子的升学和教育培养还是存在焦虑,那么他就会容易被身边的机构所裹挟,被营销了,我想可能这个是家长需要去警惕的。

专家表示,参加竞赛,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来说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首要前提就是比赛一定要正规,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竞赛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教师 王佐:就是需要家长看看自己的孩子的兴趣在哪儿,然后对比赛进行一些筛选+实际上比赛就是我们学习的一种过程,无论结果的好坏,就是通过这个比赛能够找到孩子的不足在哪儿,从而加以改进。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 江爱萍:针对于义务教育学段的我们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并且发现孩子的特长,针对于高中实际上是有竞赛的,因为他学习到了这个阶段,他确实能够发现一些学习上面的特长,甚至是真的是在这方面超常的能力,那么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规律,这些一定要跟教育规律,孩子的成长直接密切相关。

新闻观察:让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回归本真

您觉得,“双减”之下 家长和孩子应该树立怎样的竞赛观?

我觉得竞赛本身不是问题。组织竞赛的初衷在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跑道”,让学生在你追我赶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勇于挑战的意识和拼搏精神。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是能让他受益终身的宝藏,如果能获得一定成绩,也是很值得骄傲和鼓励的,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自强。

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孩子要擦亮双眼,理性看待各类竞赛活动。参加竞赛只能回归兴趣本真,不该再抱有任何功利目的,自觉抵制违规竞赛,不让“双减”好不容易给孩子们减下去的负担,再毫无价值地在各类竞赛中变本加厉地被重新担负。此外,学校也要坚决杜绝把竞赛成绩当作招生入学“入场券”,严把素质教育导向。我们要把竞赛拉回综合育人的正确轨道,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