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捐款70万,背后是学校管理的变味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广西玉林市的李女士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陆川县实验中学有家长以“感谢老师”为名,在微信群组织学生家长捐款,合计70.61万元。经核查,李女士反映问题属实。
目前,捐款已全部退还学生家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全区教育系统对该问题进行了通报,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和全面排查工作。
家长群又“出事”了。不久前,某中学家长群以为教室安装空调为由,强制家长“众筹”购买校方指定空调的事情曾引发舆论热议。据媒体报道,在部分家长群里,“众筹”已成了标配,而众筹来的资金除了用于购买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外,还被用来支付各种活动费用、教室保洁费用、购买礼物等。有些家委会还存在“控评”现象,对各种支出谁若说个“不”字,马上被当成另类分子。
家长群本该起到加强家校联系的桥梁作用,可如今,它却被逐渐“异化”。就拿李女士反映的情况来说,该家长群为了“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组织家长每人捐360元,这显然和众筹、送礼没有本质区别,甚至更加不加掩饰,直接开始收钱。而在微信群“不定期公布捐款学生家长和未捐款学生家长名单”,就是变相的“控评”。可以说此类家长群已经严重变味,不再具备家长群应有的正常功能。
这些被“异化”的家长群,为何屡屡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却又屡禁不止?某些教师或者学校已经把家长群当作方便行事的“代理人”,当需要家长出钱出力而自身又不方便出面时,某些家长群就成了“急先锋”。
根据调查情况,该班班主任未向学校汇报,私自代收学生家长捐款,准备发给各科任教老师,且该校高三年级其余24个班级均存在上述行为。这很能说明问题,不仅收取巨额捐款,还不向学校汇报,显然是把家长群当成了一个“隐蔽”的渠道。至于发给各科老师的行为,则说明家长群和老师之间已经形成默契,甚至构成了某种利益关系。
家长群变味的背后,也是班级管理的变味。家长群里的家长为什么会这么积极?说到底,就是害怕自己进入“未捐款学生家长名单”,以至于自己的孩子得不到“照顾”,而那些捐款的家长则自以为“高人一等”。如此病态管理下的班级和学校,怎能不变味?
值得追问的还有,该校高三年级20多个班级均存在上述行为,共有1908位家长参与其中,如此规模巨大的违规行为,为何校方事先毫不知情,要等到有家长反映情况后才开始调查?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该校的管理素来混乱,也不具备应有的防范机制。
眼下,全国多地早就出台了“学校(幼儿园)应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的相关规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有家长给老师捐款70万的荒唐事,确实很难让公众接受。那么,谁该为此事负责?会得到怎样的处理?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