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之“鹭”(三):兴文化 为乡村发展铸魂

厦视新闻 2022-11-02 19:52:41

2022-11-02 19:52:41

文化是乡村的“魂”,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内生动力。今天的振兴之“鹭”系列报道,我们一起走进几个村庄,看看村民们如何留住农村特色,推广家乡文化,让乡村发展之路越走越畅。

爱好者齐唱:森林公园这么大,绿水青山真繁华。

每到周末,同安小坪村的莲花褒歌传习中心,都会传来这样嘹亮的歌声。褒歌爱好者们身穿民俗服装,以即兴创作的方式,唱响田园牧歌。

褒歌又叫山歌,有茶园的地方就有山歌,同安种茶历史悠久,当地村民在种茶、制茶、农事耕作之中,逐渐形成了以褒歌抒发情感、交流问候的原生态文化。然而,随着传承群体、创作土壤的流失,这样的民歌一度濒临失传。60岁的洪参议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褒歌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走村串户收集整理了5000多首散落在民间的褒歌,并加入新时代新题材,让褒歌重新焕发魅力,在越来越多的人口中传唱开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褒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洪参议:以前我们的莲花褒歌都是在田间地头上演唱,经过了后面的创新和提升,我们这几年上了中国原生民歌的演出舞台。

莲花褒歌爱好者 叶华良: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文化,我觉得我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去把它传承下去。

随着褒歌一起出名的,还有小坪村的生态风光。如今,村里的野山谷、小坪山森林公园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前来,不少年轻人也返乡开起了民宿,经营露营基地。文旅融合发展,正为莲花褒歌提供一个新“歌路”。

同安区莲花镇小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高跃安: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莲花褒歌的传承保护,创新性发展,推进文旅产业落地生根、融合发展,让莲花褒歌更好地唱响乡村振兴的强音。

让听得见的非遗“声声不息”,还要让看得见的文物代代相传。不久前,集美灌口镇东辉村的闽南红砖古民居建筑群——“东辉九十九间”,刚完成历时一年多的修缮,重现出古朴大气的古厝风韵。这个建筑群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共有106间,但因当时民居不宜过百间,才低调地称为“九十九间”,是厦门单体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闽南特色民居之一。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黄坚定:这个房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用和坚固,要兼顾到防土匪的一个作用,所以我们前后有三个哨楼,另外墙体它也不讲究很精美的这种装饰,以实用为主,以石头还有我们墙上这种叫青砖(为建材)。

从去年开始,集美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东辉九十九间”的屋面及木构坍塌、墙体开裂的情况进行修缮,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原有的石材、木头等物料,还原古厝面貌。这些变化,74岁的林仁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古厝的一砖一瓦,对于生长于这里的她而言,不仅藏着回忆,还牵连着海峡对岸的亲情。

集美灌口镇东辉村村民 林仁慈:现在通过政府的修理,真的是焕然一新了,多漂亮,我们真的很希望他们(在台湾的亲人)回来看一看走一走,一家人一大家族能够聚一聚,这是最美不过的。

目前,东辉村正着手对修缮后的古厝开展活化利用,让文物能承载大家的乡愁,长久地流传下去。

集美灌口镇东辉村党委第一书记 王艺景:我们准备做一个乡愁记忆馆,再做一个新时代文化广场,通过这两个项目的运行,让村民有一个活动的空间,把这个房子更好活化利用起来。

以发扬优秀乡村文化、保护特色古村落民居、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为抓手,这些年,厦门不断推广乡村文化,留住农村特色,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乡村5个,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85.4%。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