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厦门保障房建设项目加速推进

厦视新闻 2022-10-30 19:56:54

2022-10-30 19:56:5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约10.3万套,累计有11.5万户家庭入住保障房,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广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者们表示,要继续把手中的保障房项目建设好,让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上保障房,实现“住有所居”的安居梦。

在同安城北小区A地块,已完成绝大部分楼栋封顶的施工人员,正在对最后一栋高34层的住宅楼发起最后冲刺,前一天刚刚完成34层楼面板的混凝土浇筑,一早工人就来到现场,一边测量放样,一边开始了墙柱的绑扎钢筋施工,目前,整个项目投入了300多名施工人员,正全力冲刺下个月7栋住宅楼全面封顶的节点控制目标,以确保明年底实现项目竣工。现场负责人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住房保障工作的论述和要求,让他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了干劲。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总工程师 彭正为:我们作为保障房项目的建设者,感到责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努力,以最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在下个月能及时地按照要求完成封顶,同时也保证我们整个项目的最终封顶。

从2012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项目41个,约10.3万套,总建筑面积约935万平方米,多样的住房保障产品构筑起多层次立体式的住房“保障网”,让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得到了精准保障。

张女士是翔安区居民,夫妻俩有两个孩子,每个月租房的费用对他们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去年他们一家申请保障性租赁房,今年初参加选房,8月底,市住房保障中心就在现场为申请家庭办理交房,张女士顺利拿到了洋唐居住区三期一套三房一厅的住房,如今一家人高高兴兴入住了新居。

市民 张女士:过去有一年多的时间是在外面租的房子,那也增加了经济上的压力,现在住在保障房这边,第一住房解决了,经济压力也稍微就缓解了。

为了让保障房申请户既“住得进”,又“住得好”,我市在已完成建设的保障房小区,不断完善小区内和周边的公建配套,洋唐居住区是我市最早开发的最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综合体,小区内保障性租赁房、保障性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等各类保障房齐全,林先生是洋唐居住区的老住户,2017年他购买了一套保障性商品房,顺便在小区开了一家小店,随后一家人的生活重心逐渐向这里转移,妻子也从岛内来到翔安上班,两个孩子就地入学。

洋唐居住区二期居民 林先生:一个现在是读幼儿园的小班,一个是读小学的三年级,小学就是从我们这个门,西门出去就到小学的门口,幼儿园我们穿过前面的小公园,也是可以到达(幼儿园)南园,生活配套是越来越完善,便利性越来越好。

如今在厦门,本市户籍低收入或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以申请保障性租赁房,实现“保基本”;新就业大学生、企业无房职工等“新市民”,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确保能够“有得住”;在“三高”企业工作满一年的骨干员工,可以4.5折申请购买保障性商品房,确保“买得起”;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还能申购人才住房或申领住房补贴,确保“住得好”。

市住房局住房保障处副处长 吴雪琳:到今年9月份,我们已经累计分配各类保障性住房大约是11.5万套间,保障人数已经达到了30万人,下一步我们还是要进一步不断完善住房保障的政策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确保“十四五”29万套(间)目标的实现,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尽快地实现“住有所居”。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