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厦门以“人才”为核 驱动高质量发展

厦视直播室 2022-10-15 20:50:34

2022-10-15 20:50:34

从2012年到2022年,弹指一挥间又一个十年被收进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奋斗史。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厦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系列报道《潮头》,为您讲述新时代的厦门如何勇立潮头,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创下了诸多的“率先”和“样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十年来,厦门以年均7.8%的GDP增速绘制了一条昂扬的上升曲线,走出了一条契合新发展理念的奋进之路。今天我们先带您去看看,厦门的芯片、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十年间创新与发展。

从卫星俯瞰厦门,十年来,厦门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产业园区串珠成链,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拔地而起。创新,始终是驱动厦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眼前这个5G光通信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但通话、上网、基站接收信号都离不开它。中国5G基站的建设速度领先世界,但5G光通信芯片一直面临“卡脖子”困境,6年前,厦门优迅紧盯薄弱环节,开始走国产替代之路。缺少参考,研发人员只能反复在0.49平方厘米的世界里自己探索。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柯腾隆:5G光通信芯片涉及到的晶体管在10亿到100亿之间,如果把芯片看做一个城市,那么晶体管就相当于住在里面的人,我们就是要合理安排他们的位置进行工作,任何一个人出问题,这个城市就不能运行了,这里面的排列组合是非常多。

芯片设计最怕出错,任何一个小缺陷都要推倒重来,重新设计又需要至少1年时间和几千万元的投入。厦门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给了企业不断优化测试的机会,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如今,优迅研发的光通信产品占据国内半壁江山,企业的芯片设计路线也引导了业内产品研发方向。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柯腾隆:厦门是不会让奋斗者失望的地方,你只要有核心的能力,无论你是做芯片,或者是做算法的,它都会提供秘密武器,帮助你把想法变成实际产品。

秘密武器之一就藏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地下10米的嘉庚创新实验室。亚洲首个无噪声超精密实验室能够营造一个近乎“无声静止”的世界,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开展新一代能源器件、芯片等研发。借助专业仪器的剖层分析,芯片“城市”内部哪条“马路”断了,哪个“下水道”堵了,都能快速修复。

厦门嘉庚创新实验室副研究员 刘俊扬:我们嘉庚实验室是以企业出题,我们解题的模式,我们这个平台离周边的产业都很近,我们可以迅速响应他们的需求,时效性可以比往常快上一倍。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平台加速了厦门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今,优迅正在研发下一代5G芯片,信息传输速度将是现有5G速度的4倍。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柯腾隆:未来我们肯定也会向400G甚至800G以上速率的芯片冲锋,克服这样的难关主要依靠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奋起直追精神,我们就是想通过技术创新,从追赶到跟跑,甚至到领跑。

如今,遍布福建的5G基站不少都换上了厦门生产的中国“芯”。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和路越走越宽,也推动着厦门成为新经济新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土。5G+工业制造、5G+港口,厦门积极创造场景引领产业培育模式变革:在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厦门远海集装箱自动化码头,5G无人化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在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这里率先全国完成了传统集装箱码头的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桥吊司机在几公里外的控制室里就可以同时操控2台设备进行装船作业,毫秒级别的5G网络,激活了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新动能。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经理助理 吕海:目前,国内95%以上传统码头,(希望)利用像5G、人工智能视觉这些新技术,降低一些原有的改造成本,所以在我们这个场景里面,为全球传统码头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一个厦门的方案。

科技创新,加速构建了厦门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厦门还抢先布局AMO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屏领域,并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引导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实际场景融合。“芯、屏、器、合”推动着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助力厦门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

市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明辉: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的领头羊,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倍增器。厦门可以依托同翔高新城、厦门科学城及软件园等容量优势,推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四大领域再上新台阶。在元宇宙、智能眼镜、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上,加大融合创新力度,引爆厦门万亿电子信息产业的澎湃动能。

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厦门的“芯屏器合”还多了一种新的诠释,用“汽”取代“器”,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落户厦门,带动了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配套企业来厦布局,让新能源产业在厦“串珠成链”。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氢能利用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氢能等未来技术,也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加速厦门氢燃料电池客车产业化进程。在金龙客车的生产基地,全新的氢能源客车正在园区试验续驶里程。氢能源让尾气变水蒸气,彻底杜绝了“黑尾巴”。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燃料电池技术专家 尚明丰:它比内燃机的零部件少很多,至少比内燃机零部件减少了80%的零部件。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伟:厦门把氢能作为一个未来的综合产业,我觉得它的前瞻性布局是很强的,大部分核心技术我们基本上都解决了,让我们氢燃料客车在国际上,能够具有更好的技术竞争力市场竞争力。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十年来,厦门深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验田,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创新发展成果不断显现,2021年,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01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83件。厦门培育出国产首支宫颈癌疫苗、全球首个ROS1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试剂、全球首支戊肝疫苗等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2位。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厦门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和“高素质创新名城”,超前布局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等未来赛道。正在规划建设的34.12平方公里的科学城将成为未来厦门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 纪汉玲:未来,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上 我想厦门应该以“未来技术走产业化道路、现有产业走新技术赋能道路”为主攻略,加大未来产业培育力度,让各个领域的科技人才,专家院士走出来,提升原始创新和产业经济核心动力。

应时代之变、国家所需,厦门以创新为发展开路,用科技提升发展成色,找到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新闻观察:厦门以“人才”为核 驱动高质量发展】

过去的十年,厦门在创新道路上大步向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对此,你的观察是什么?在你看来这背后的核心是什么?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切身感受。2016年,刚来厦门工作不久的我,曾去过集美的厦门软件园三期附近采访。当时那里尘土飞扬,到处都是工地,软件园三期当时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期间我没再去过那一片区域。直到前不久,我再次去那里采访,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象,我非常意外。软件园三期部分区域已经投用,成为了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聚集着非常多的年轻人。

不仅是软件园三期,通过刚刚的新闻,我能够看到,过去十年,厦门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软件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赛道上踔厉奋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背后,我认为这与厦门对人才的重视与关注,密不可分。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十年间,厦门人才资源总量由63万增加至147万,增长了133%;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数量3600人,各类人才总量位列全省首位。人才优先,政策赋能。从2010年的“双百计划”,到之后的“海纳百川”计划、“留厦六条”等等,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厦,为人才提供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安居安业等一揽子保障。这些年,人才创新引领效能在厦门持续增强——海辰储能、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一批重点产业在厦“串珠成链”。现在,岛外的同翔高新城、厦门科学城等等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相信在未来,这些区域的聚集效应将越发明显,厦门也将汇聚更多优秀人才,继续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率先”和“样板”。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