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新目录反映社会需求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发布:调整幅度超过60% 应对行业数字化转型
众所周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必然离不开高品质的职业教育。日前,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新版《简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展现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那么,为何要发布新版《简介》?新版《简介》变化的背后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349个专业。其中,中等职业教育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是介绍专业基本信息与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标准文本。此前,中职、高职专科专业简介是分别根据2010年修订的中职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编制的。2021年,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体系,并通过新增、更名、合并、撤销等方式,专业总体调整幅度超过60%。
据统计,新版目录共计新增专业269个。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新增28个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新增74个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新增167个专业。据介绍,新增专业有紧密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国家战略的特点。比如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设置智能机器人技术、生物信息技术、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等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紧缺领域,设置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医养照护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等专业;面向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设置现代种业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
另外新增专业紧密对接新业态、新职业,补齐人才短板。比如对接智能工厂新业态岗位,中职新增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运维专业;对接定制旅行新业态岗位,高职专科新增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等。
从内容上来看,新版《简介》主要有以下显著变化:将原“就业面向”调整为“职业面向”,更加明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将原“职业能力要求”和“主要职业能力”调整为“主要专业能力要求”,按专业对应的职业需求,更加突出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的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业内认为,新版《简介》从职业面向、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职业类证书举例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能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也要求职业院校注重提升学生的现场研发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专家表示,新版《简介》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的体系架构也体现了职普融通理念,明确了学生的成长通道,为学生继续深造时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新版《简介》匹配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对接职业岗位场景,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更新课程体系,升级专业内涵,淡化学科教育色彩,将会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此外,在纵向贯通中,明确了层次内涵,明确为什么样的企业和岗位培养人的问题,如面向的职业岗位不同、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不同、毕业生解决职业领域工作内容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同,也为实现职业教育贯通融通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打开了通道。
【新闻观察:新目录反映社会需求】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发布,做了许多调整,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就职就业而进行的教育。这体现出来的是就业市场的一种需求。而这次新目录的调整,反映出的正是社会需求的缺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如果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就很难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社会有新的需求的时候,就业岗位产生了新的变化的时候,我们顺应需求去做出职业教育专业的调整,这是对就业市场的良性互动,更是对人才负责人的培养。
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因材施教,我个人觉得在职业教育这一点上除了因材施教,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因条件施教。为什么这说呢?我们看到新目录调整后可能有很多新的专业,新的职业类型,那么是不是每个学校都要大而全的设置所有的专业呢?每个地方的专业教育又是不是都要遵循同一套只谈基础性不讲针对性的教材呢?我个人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突出每个地方、每个学校不同的条件,因条件施教,把自己的地方特色,学校长处突出出来。更要考虑到各地不同的产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帮助人才更好地去适应市场所需,面对就业市场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