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搬钢筋治厌学走红,吃苦教育可以“抄作业”吗

人民日报 2022-10-10 09:18:05

2022-10-10 09:18:05

10月6日,广东深圳一小男孩不愿意上学,被爸爸带到工地上拉废钢筋体验生活。男孩爸爸杨先生表示,儿子9岁上4年级,不愿意读书,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听,说想出去打工,就把他带到了自己干活的工地上体验一下。孩子干了一天半的时间,最后实在受不了,说想通了回去一定好好上学。

“这个爸爸教孩子有一套”“我初中同学就被他爸这么治好的”“这玩意累一次就够了,以后再想懈怠估计就会想起这段经历”……“爸爸带厌学男孩工地搬钢筋”的消息甫一传出,就赢得很多网友的点赞。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有些时候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面对不愿读书的孩子,心急如焚的家长们通常采取“你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能干什么”之类的言语进行说教,或者干脆对孩子语言暴力,甚至不惜“动武”。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归根结底都有一种强迫色彩,不仅难以取得效果,还会加剧矛盾冲突,甚至陷入亲子关系僵化的尴尬局面。

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孩子对于读书缺乏兴趣,不如顺着孩子的逻辑,让其好好思考一下有什么出路。当下学生课业任务繁重,学习确实很辛苦,但各类职业同样面临种种压力,绝不会更轻松。苦口婆心的说教,往往难以让孩子领悟这些道理,深入实践亲身体验一番,胜过万语千言。

“浪子回头金不换”。养尊处优,怎知生活之不易?怎能发奋苦读?不吃读书的苦,长大就得吃生活的苦。对于畏惧学习的孩子,理应让他深刻体验到有比读书更苦的事。有鉴于此,“工地搬钢筋治厌学”之类的社会化教育,近年来不时见诸报道,而且颇有“神效”。

去年,一则父亲带着儿子到杭州临安区某工地劳动的视频走红网络。“儿子干了4天,每天9~10个小时。第一天还嬉皮笑脸的,觉得好玩,第二天就不想干了,我让他咬牙坚持,第四天结束,他累得瘫倒在地,手上还起了泡。”爸爸表示,能明显感觉到儿子对学习的态度有了较大转变,那段时间开口闭口聊的都是学习。

“工地搬钢筋治厌学”虽然很有教育意义,但也不能随便“抄作业”。换而言之,“吃苦”教育绝不是治疗孩子厌学的“法宝”,如果施行之前不能让孩子充分明白这不是羞辱与惩罚,极易适得其反。

站在更深层次审视,这样的“教育”还涉嫌歧视贬低体力劳动的色彩,倘若从小就埋下类似的观念,对孩子未来选择怎么样的职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古代社会,“劳心”与“劳力”有贵贱之分,但时至今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并无高下之别,而且体力劳动的工资待遇超过脑力劳动的可谓比比皆是。如果因一次“吃苦”教育,使一位本应该适宜体力劳动的孩子作出了相反的选择,福兮?祸兮?

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存在差异,当然要因材施教。“工地搬钢筋治厌学”走红,不是提供了什么一学就灵的育儿模板,而在于引起家长们的深刻反思。与孩子多沟通,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厌学的深层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摸索出教育孩子的最优解。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