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星星的孩子”: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发布

特区新闻广场 2022-09-27 21:40:26

2022-09-27 21:40:26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这是国家层面关于孤独症筛查干预的首份规范文件。那么,规范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它的发布又能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起到什么作用?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心理发展障碍。记者从仙岳医院了解到,在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室中,孤独症患儿的比例大约占百分之十,其中6到12岁患儿的比例较大。从事儿童心理工作11年的吴为阁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前来就诊的孤独症患儿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诊断时间偏迟。

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病区主任 吴为阁:其实很大一部分人群,其实他错过了最佳的干预阶段,特别是很多来就诊的时候,一般已经进入学龄儿童了,已经6岁7岁了,发现孩子上学了,怎么跟同龄人有很大差距,语言不好,学习能力差,原来才发现了他们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六岁以内是最佳干预期。

而近期发布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中,就对孤独症患儿的筛查年龄段做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孤独症患儿的初筛在1岁内就要开始,分别在3、6、8、12月龄进行。1到3岁幼儿在14、24、30、36月龄进行,学龄前儿童分别于4、5、6岁进行。筛查工具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结合家长询问,了解儿童是否出现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

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病区主任 吴为阁:比如里面提到的6岁之前要做11次的筛查,基本涵盖了儿童在早龄期一个重要的发育节点,比如他的运动,一些精细动作,还有适应能力,语言表达沟通,都是跟这个时间节点紧密相关的,他能在这个关键时期进行筛查,发现有没有存在发育的偏离,或者障碍,这个时候就提示我们早期介入干预,只有早发现才能早干预。

《规范》还对0-6岁孤独症儿童的健康教育、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流程和标准做了详尽的要求。另外,目前儿童孤独症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发展并维持以家庭为中心”的趋势,《规范》也明确要求针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父母在早期筛查、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效果持续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在吴为阁看来,这项规范的试行不仅是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治疗行为,也是对家长们的一个有效引导。

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病区主任 吴为阁:我们要把这种健康知识和规范传播给社会大众,特别是家长们知道,只有他们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才是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孩子的健康付出我应该的努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