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加强科普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厦视直播室 2022-09-14 20:21:46

2022-09-14 20:21:46

2022年厦门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这几天,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集中开展。14日上午,2022年厦门市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首届“科学少年鹭岛行”厦门科普教育资源全国推介会在嘉庚艺术中心举行。

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服务系统上线

今年的科普日活动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活动现场上线了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服务系统。这个服务系统是全市首个为科普(教育)基地量身打造,可提供智能化管理服务的便民信息化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开展科普(教育)评估和日常工作管理,并可向市民显示科普(教育)基地的开放信息和预约人数。

市科协副主席 马荣根:我们基地很丰富,但是我们并不了解每一个基地它的功能是多少,什么时间接待容纳多少,打造这个平台以后,就可以在网上看到,这样更好地提供便民服务。

《厦门科普教育资源指南》系列丛书发布

上午还发布了《厦门科普教育资源指南》系列丛书,这套丛书从科普教育的需求出发,让亲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厦门科普教育资源,方便挑选科普教育课程和线路,满足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需求。

市科协副主席 马荣根:研学它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给你提供哪些需求的东西,你把这本书一翻,你都能找到它在我们厦门市的哪个点,联系人是谁都可以找到,让我们单个需求方和提供方,直接建立起良好的渠道。

多个合作项目签约 助推厦门科普研学品牌走向全国

现场,厦门科技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等我市五家科普(教育)基地与江西、北京等地的研学基地签署合作协议。下一步,我市将通过文旅推介、客源互送等形式,面向全国推出精品研学课程和科学文创产品,打造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科普研学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厦门国有资本万舜文投副总经理 林捷兴:我们也会利用搭建的平台,把我们厦门的孩子送到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包括我们贵州天眼(科普)基地等,国内具有这种优势科普资源的地方,让我们厦门的孩子,在科普研学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宽。

多措并举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在大力整合优质科教资源、推广厦门特色科普研学品牌的同时,我市还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今年以来,我市创建了“厦门科普研学”特色品牌,开展科普研学精品项目评选,进一步盘活厦门优质科普资源。同时,我市还推进“线上科技馆”开发,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特种视效技术等,将实体科技馆数字化,提高不同人群对科普场馆的兴趣,吸引更多研学团队来厦研学。


12家单位成为市科普(教育)基地

上午的活动现场,我市又有12家单位获授牌,成为新一批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的两家科普教育基地。

鲸探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走近科学 探索奇妙海洋世界

走进位于集美区的鲸探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清新的蓝色扑面而来,让人瞬间穿越进奇妙的海洋世界。科普展厅内,趣味感满满的互动答题墙、科技感十足的海底探险VR项目……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让大家沉浸式学习海洋知识。

鲸探海洋科普教育基地高级研学辅导员 何俊:这上面有30道不同的问题,通过刷卡之后,我们可以选择答题。孩子可以通过这个板块学习海洋方面的一些知识,比如说像海洋生物或者海洋地质。

鲸探海洋科普教育基地高级研学辅导员 何俊:这一块主要讲述的是中国船只发展史,通过这一段,可以给小朋友生动展示,中国船只是如何从独木舟,一步步走到现在今天的发展情况。

基地里还配套了研学馆、科学实验室等场所,让孩子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动手实践,探索科学奥秘。

鲸探海洋科普教育基地高级研学辅导员 何俊:这一次获得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将来也会更多更好地去研发一些跟海洋研学相关的课程 让小朋友在这里学到很多不同的海洋知识。

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丰富课程 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在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航天航空教室、传统文化教室、AI科创教室、闽台剪纸研学馆……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空间,宽敞明亮,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主题研学课程。基地将各项课程“积木式”组合,打造内容丰富的研学线路,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科普内容和实践体验。基地还通过举办“两岸一家亲 从小心连心”研学营等两岸研学活动,为两岸青少年搭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副主任 陈亚婷:接下来也会精心打造一些精品科普课程,线上第二课堂跟线下课堂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做了入校的工作,将一些科普性课程编制成特色课程跟系列课程,进入学校进行课后延时服务,也会进行一些特色课程的兴趣班教学。

据了解,本次我市共有12家单位获得“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命名,其中5家为教育科研类单位,涵盖厦大海洋科技博物馆、厦大火炬极客空间基地等,5家为公共场所类单位,包含园博苑、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等,1家科技场馆类单位和1家生产设施类单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0家市科普(教育)基地。


新闻观察:加强科普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于科普,大家不算陌生,但是,在国家层面上针对加强科普工作设计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整个社会也行动起来,各种资源也开始向科普聚集和倾斜,这样的力度是之前所没有的,对于这样的变化,你有怎样的观察?

我想在力度空前加强的背后,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于科学技术普及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国家的加强科普工作意见中,明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我们知道,科技创新被国家确定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所以,今天,科普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国家战略,要从这样的高度来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说到科普,就是要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如果把科技发展比作一个木桶,我想公众的科学素养,就是木桶上重要的一块木板,它的长度会直接决定科技发展基础的厚度,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在科技时代,就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也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人力保障。

那么,科普如何做得更好?我觉得在社会资源纷纷涌入的同时,它更应成为一个体现公众性、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产品。今年在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我们科学课已经调整为覆盖9年义务教育的课程,那么,我们是不是首先要考虑在中小学中做好科普工作,就要着力解决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从娃娃开始,实实在在地把科普工作做到位。而对于更大范围的社会大众,我们也需要更多公益性的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机制的支撑,不能完全交由社会资源变成一门生意。说到科普,让我想到我们国家开展的扫盲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央专门成立了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经过50多年的努力,如今我们青壮年的文盲率已经低于5%。其实,对于科普,我们也有一个词叫做“科盲”,今天当科普成为国家战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扫除科盲上做更多的工作。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