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公园+体育”模式在多处运用

厦视新闻 2022-08-26 19:56:11

2022-08-26 19:56:11

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眼下,我市正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以“公园+体育”模式打造的全民健身场地,也在我市多处投用。预计到2023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可达2.5平方米以上。

“公园+体育”模式在多处运用

在白鹭洲西公园,下午时分,不少市民正在近期投用的健身环道上慢跑,两旁的小叶榄仁、榕树等形成浓密树荫,也给跑者带来了丝丝清凉。据介绍,这个健身环道是在原有主园路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成,全长1.11公里,宽约2米,是我市体育公园建设的先行项目。

在改造过程中,项目融入了诸多体育元素,例如,原先的混凝土路面被替换成了彩色沥青路面,标识标线也都采用的是荧光涂面,这样一来,地面标识在夜间也能兼具路引功能。在下沉式水上广场南侧和环道沿途的热身区,项目则增设了24小时智能储物柜,免费供市民游客使用。

市民 邵秀兰:这个跑道(跑起来)很好,比以前跑的时候,轻松很多,脚感比较好,比较不会那么累。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经理 康骏伟:我们这次增设了两块热身区域,两块热身区域都有增设对应的健身器材,这个是为了让公园除了跑步,散步的人士以外,可以给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健身方式。

位于白鹭洲路的袁厝小游园,近日也迎来升级焕新,更适合运动健身。通过改造提升,项目将原先居民自发设置的简陋羽毛球场,提升为两块标准型安全羽毛球场,并增加挂钩、雨棚、坐凳等便民服务设施,新增儿童游乐设施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运动需求。

市民 郑成辉:以前就没有这些设施,现在配套很好,比较完善,有时候带(孩子)出来玩一下,很好。

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充分征求属地社区和居民的意见,例如,添置的座椅看台,就是为了方便家长看管小孩的需求。此外,这里的绿化景观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选用的大叶油草让广场周边的区域视野更加开阔,三角梅、葱兰等开花植被则增添了色彩……这些做法,都让市民在健身休闲时能够感受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四季有景的美好景致。

以袁厝小游园为试点,今年,市绿化中心还将在全市的5处市属绿地建设全民健身设施项目。

市绿化中心规划建设科 叶思敏:在我们现有的公共绿地当中,去增加一些便于居民使用的健身设施,健身步道,这样的配套齐全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推动全民健身的目的,按照计划,年底之前完成(剩下五个全民健身设施项目)。

到2023年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2.5平方米以上

全民健身,场地先行。今年3月,我市出台《加快推进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把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全新载体、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通过三至五年建设,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包装)力争到2023年,全市新建或改扩建500处以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群众“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