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种南瓜被老人组团偷窃,返乡创业不该这么难

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2022-08-26 10:44:57

2022-08-26 10:44:57

投资百万种千亩南瓜被老人组团偷窃,制止过程中反遭威胁和道德绑架。最近,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余女士通过视频,讲述了自己在家乡创业种南瓜,却频遭附近村民偷窃一事,受到网民热议。她一边对着镜头流泪,一边倾诉自己的无奈,“我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守瓜,我们这边婆婆爹爹不懂法,法律也制裁不了他们,(因为他们)年龄大。” 这些老人在被她抓到后,会称自己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或者以死相威胁。

某些村民的偷窃行为,给这位95年出生的创业青年带来不小的损失。由于盗窃者“满载而归”,导致地里的南瓜面临减产,这将影响创业者后续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这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据余女士所说,“现在撤也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在此之前,她本来准备明年扩大生产规模,带老板过来投资。但目前来看,项目的前景很难保证。

余女士是个典型的返乡创业青年。她先前在外务工多年,返乡创业种南瓜也是想重新开辟一片天地,这种创业的想法和热情值得尊重。而现实是,她除了要操心南瓜的种植、打理、采摘、运输等,还要拿出精力去和附近的盗窃者“斗智斗勇”,即便如此,其辛辛苦苦换来的劳动成果,还是会被别人偷走。本以为市政府派人调解后老人会收敛,结果在村委会协商期间,某些人又组团将其地里的南瓜砍烂。按现在的流行说法,这样的年轻人“太难了”,这样的创业“心好累”。

让人无奈的是,在制止偷窃这件事上,余女士并没有特别管用的办法。目前,包括网友在内,大家能想到的有加强巡查、安装监控、修建院墙或围栏、树立警示牌等,但由于南瓜种植面积较大,巡查起来并不现实,而熟悉地形的村民,根本不知道会从哪里进入地里,万一组织起来搞“声东击西”,光靠人盯着也不现实;和组织人手盯防一样,安装监控、修建院墙也涉及到成本问题,即便真的能落实,万一被故意损坏,又是一堆麻烦事,况且一旦创业者将来不在此地发展,院墙等基建设施很难拆除、搬迁然后再重新利用,间接上也会影响土地的利用率;至于树立警示牌,如果缺乏监管和相应的处罚,光凭几句口号标语,恐怕也难以把想要偷盗的人拦住。

某些村民组团偷窃的逻辑,值得社会深思。其实,类似的事件之前也在其他地方发生过,比如在花生大面积机收作业时,一些地方的村民跑到田里进行捡拾,这样既不安全,也可能给土地承包者造成经济损失;另外,之前一些运输货物的车辆出现事故后,也遭遇过附近村民的哄抢。有人会说参与的村民“不懂法”,但有些村民真的不知道偷窃行为不对吗?恐怕不见得。有时可能只是“搭便车”的人多了,形成了破窗效应,当看到大家一拥而上,有的人自然产生法不责众的心理。甚至在一些哄抢事件中,大家争先恐后,唯恐去晚了没能“分到一杯羹”,这时,慎独自持者反而显得有些“不合群”。

在类似事件中,村民对投资创业者的看法同样耐人寻味。尽管土地归集体所有,但也是由投资者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使用权,然而一些村民却未能将土地产出的农作物视作创业者的财产;对于外来投资者,一些村民也可能产生排外或抵触心理,或认为其“腰缠万贯”,产生“吃大户”“薅羊毛”的心态。

中国农村普遍处于“熟人社会”状态,如果投资者是本村人,或许较容易解决偷窃问题,换作外来人,便更难与本地居民沟通。村委会、村支部在提醒和告诫村民的过程中,一些村民会认为他们“胳膊肘往外拐”,导致出现和稀泥的情况。

这件事往小了说,是个人公德问题,但也真实反映出返乡创业青年可能遭遇的困境。招商引资要有优越的营商环境,筑好巢才能引凤来,这个道理对乡村发展同样适用。乡村振兴想要搞好特色产业,如果乡村治理水平和乡风乡貌堪忧,又怎么可能吸引人来投资创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村民才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本地村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对于这个逻辑,村民还应有深刻认识,切莫贪小失大。

对余女士的遭遇,当地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要积极进行干预,制止村民的偷窃行为,及时为创业者止损,对于一些村民的偷盗行为,要通过固定证据,认定责任,对组团偷盗者形成有力震慑。从法律上讲,偷窃就是偷窃,哄抢就是哄抢,不管是青壮年还是老年人,一旦证据确凿,违法行为都要面临相应处罚,对高龄老人的处罚或许会减轻,但并不是“法律制裁不了”。当地在进行普法教育和宣传时,还需点明利害关系,让人们学会敬畏法律。

其实,村民们都有丰富的务农经验,并非不知道农业产出要付出多少心力,村里肯定也有不少明事理、有原则的人,通过雇佣本地村民、加强沟通对话等,未必不能改善双方关系。更重要的是,对于此类现象,要加大基层治理力度,通过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教育等,引导群众知法守法,让创业者能安得下心,为当地产业振兴出一份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