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只有生育友好的环境 才有积极生育的结果
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这份意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提出20项具体举措,切实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昨天,国家卫健委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这份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回应百姓关切。
《指导意见》要求,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实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责任,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方面,《意见》提出,各省、市、县级均应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针对年轻孕产妇的新需求,《意见》提出,扩大分娩镇痛试点,规范相关诊疗行为,提升分娩镇痛水平。
在住房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优化公租房轮候与配租规则,将家庭人数及构成等纳入轮候排序或综合评分的因素,对符合条件且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直接组织选房;完善公租房调换政策,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及时调换。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督促各地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通过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加大对多子女家庭公租房精准保障的力度。
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 潘伟:截至去年底,通过公租房保障帮助111.4万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6.9万三孩家庭,2.3万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此外,住房倾斜政策还包括: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
在儿童健康保障方面,《意见》提出,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提高家庭婴幼儿照护能力。加强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儿童保健室)标准化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从事儿童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生配备水平。“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开展10个左右儿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儿科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
此外,《意见》提出,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鼓励实行灵活的工作方式,帮助职工解决育儿困难。用人单位可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通过与职工协商,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工作方式,为有接送子女上下学、照顾生病或居家子女等需求的职工提供工作便利,帮助职工解决育儿困难。此外,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意见》还提出将探索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这意味着未就业和灵活就业妇女的生育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参加基本医保按规定报销。
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 刘娟: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在参加职工医保的同时同步参加生育保险,并享受生育津贴,这次《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探索的方向,更好的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和生育保障权益。
【新闻观察:只有生育友好的环境 才有积极生育的结果】
17部门发出指导意见,提出20项目具体举措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透露出怎样的讯息?
近些年生育意愿不高、出生人口下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当然也引起了政府层面的重视。当然,这个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在这其中,最现实也是最突出的,就是育儿的成本较为高昂。这个成本不仅指的是财力,还有时间成本和精力体力的问题。这也跟我们当前主要家庭结构有关系,中间层的年轻人这方面的顾虑是比较多的。那么现在把积极生育的支持措施从婚嫁到生养教一并配套考虑,相对来说比较符合现实。
我觉得在我这个年纪的一代人一定要改变固有的生育观念。不能再一厢情愿地以为,放开生育限制以后人口出生率就会自然而然地大幅攀升。事实证明,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需要环境支持的。所以,老一辈的家长不要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在这个层面,其实政府相关部门是看到了问题的重点,因此这些具体举措都是从构建一个生育友好的环境来着手制定的。至于这样的举措效果如何,我觉得一个除了在实际中去检验以外,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支持措施继续出台,体系的打造不会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还是需要从方方面面都来努力,逐渐去减轻年轻家庭的各方面育儿成本,才会一点一点慢慢看到生育意愿不断出现积极的转变。
【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加快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国内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消息一经发布,很快就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认同。目前,市场上的育婴师、育儿嫂工资水涨船高,许多家庭为此甚至得拿出一个人的全部工资来负担孩子的看护费用。而各种托班、托育机构不仅学费高,质量还良莠不齐。针对这些问题,相关负责人也重点介绍了下一步的托育服务发展工作。
据介绍,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是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重要方面。截至202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是2.03个,但距离“十四五”期末要达到4.5个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 杜希学:《指导意见》从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措施。
调查显示,城市中大概有13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但现实供给不足,特别是普惠性的服务还存在短板。为支持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重点围绕“基本、普惠、投资、收费、减负”五个关键词下功夫。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一级巡视员 郝福庆:基本就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就是着力增加普惠性服务,投资,就是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收费,就是规范各类服务收费;减负,就是减轻机构经营负担。各地也要出台支持托育机构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同时在一些特殊时期,建立托育机构关停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落实疫情期间的纾困政策。
在托育模式上,《意见》鼓励用人单位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机构建设和运营,鼓励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在单位内部兴办托育机构。
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副部长 洪莎:聚焦青年职工婚恋、孩子课后无人看管难题,为职工提供了“会聚良缘”婚恋交友、工会爱心托管等服务。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总工会开展了用人单位托育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帮助职工解决托育难题的具体举措。
【新闻观察:托育需要解决可及和可负担】
现在最具体的问题是,托育服务怎么解决,你怎么解读?
这是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生下来之后的养育是每个家庭面临的直接压力。刚才讲了,这跟我们现在社会的主流家庭结构有关。现在80后90后这些多数是独生子女,成家之后多数家庭都是倒三角的结构,就是两边都有老人要照顾。有了孩子之后,年轻人的时间精力面临重新分配的问题,他们还有自己的事业要忙。这个时候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特别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托育机构自然成了一种刚需,需要解决的是可及和可负担的问题。
可及就是解决一个普及的问题,可负担就是解决普惠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必须马上调动各方面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把这个问题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产品来做,争取几年之内基本解决可及和可负担。让有需要的年轻家庭都能满足基本的托育需求,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明白我们现在提倡积极生育是认真的。因此,每千人托位数4.5个,这个十四五目标应该重点去努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