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风尚:开元街道试点运行“共享垃圾桶”
最近,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解锁了“共享垃圾桶”的新模式,思明区开元街道成了首个试点街道。垃圾桶如何共享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上午八点多,正是禾祥西路上的生活小区垃圾投放时间。现场,蓝、橙、红、绿四色垃圾桶一字排开,不时有居民来投放垃圾。九点左右,居民投放垃圾时间结束,环卫工人陈师傅在清空的垃圾桶上挂上了“道路保洁专用”的蓝色临时牌子,原本居民投放垃圾的垃圾桶“摇身一变”,成了陈师傅的道路保洁工具。因为垃圾桶装有滚轮,陈师傅可以轻便地拖着垃圾桶,一边清扫路面,一边将垃圾倒入桶内。下午一点左右,同一个垃圾桶迎来了一天之内的第三次“上岗”。随着禾祥西路沿线商家投放垃圾的时段开启,环卫工人开始用上午的垃圾桶到沿街商铺收运垃圾。这样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垃圾桶的使用效率,实现一桶多用,减少资源浪费.
开元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负责人 陈鑫彬:我们有测算过,以禾祥西为例,在试行共享垃圾桶之后,我们原来是10个点位,(现在)合并到了4个点位,垃圾桶的数量可以减半,后续如果条件成熟,我们会在整个街道范围内再选取其他点位铺开。
像这样的“共享垃圾桶”模式,是在我市前期已推行的“无桶化”模式基础上的再创新,通过优化点位、定时定点投放以及非投放时间撤桶的“三部曲”,做到科学治理、绿色共享,让街道更加整洁有序。下一步,街道还将引入电动环保车,将原先固定的投放点更新为移动点位,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