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海沧重要发布!

厦门广电 2022-07-29 13:32:50

2022-07-29 13:32:50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厦门市委宣传部举行

“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工作成效和经验亮点。



第十三场发布会
今天(7月29日)上午举行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上官军主持,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海沧区委副书记、区长龚建阳,海沧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仲谋出席并发布有关情况。


图片




龚建阳说,习近平同志始终心系厦门发展,在闽任职期间亲自为我们擘画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海沧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作为厦门重要的西大门,使命特殊、责任在肩。长期以来,海沧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执政为民、发展惠民,奋力打造跨岛发展标杆区,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五个方面

图片

十年来

我们坚持发展富民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图片


海沧坚定不移走“产业立区”之路,构建了“3+1+1”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重要支撑,因产业发展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去年4月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同时,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16家,其中14家境内上市企业数占全市比重22%,总市值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占比超三成。经济发展提档升级,GDP连续跨越6个百亿台阶,从391亿元增加到938亿元,年均增长9.6%,总量位居岛外各区榜首、进入全省县(区)15强;人均GDP从11.6万元提高到15.6万元。规上工业产值实现翻番,去年突破1800亿元,今年将再上一个千亿台阶、超过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61亿元增加至237亿元,年均增长16.2%。

十年来

我们坚持补短惠民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图片


海沧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七成。教育发展优质均衡,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5万个,中考学业评估值连续5年位居岛外各区第一,获评省级“教育强区”。健康海沧加快建设,马銮湾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再添1家“三甲”医院。“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速构建,实现村居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文体生活更加丰富,海沧体育中心、沧江剧院等大型文体设施相继投用,成功打造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品牌。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6.7万人次,面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2.2亿元、惠及67万人次。

十年来

我们坚持建设为民

城乡一体书写新篇章


图片


海沧注重城市格局的优化提升,海沧湾新城、马銮湾新城、沧江新城、鳌冠新城建设全域铺开,从南到北连片成势,城镇化率达97.7%、位居岛外各区第一。“五纵八横”主干路网基本成型,继海沧大桥后,地铁2号线、海沧隧道等跨海通道相继开通。乡村振兴纵深发展,先后推动13个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创收超2亿元,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元,连续16年全省第一;洪塘村、青礁村、过坂社区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十年来

我们坚持生态利民

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


图片


海沧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让群众从“有其居”到“优其居”,公众环境质量满意度调查连续4年蝉联全市各区第一,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绿化增量提质,新增园林绿地1030公顷、绿道262公里,新建及改造提升公园绿地65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1.04平方米提升到14.84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推窗见绿、开门见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下大力气推动竹兰山生态修复、新阳主排洪渠黑臭水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牢牢守住绿水青山。

十年来

我们坚持和谐安民

社会治理展现新格局


图片


海沧突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连续10年获评“省级文明城区”,“红裙子志愿服务队”亮相央视。健全“大城管”指挥体系,开发建设“城市大脑”,夯实城市管理基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一趟不用跑”;创新设立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有力拓展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平安海沧建设,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建设示范县(区),群众安全感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牢记台商投资区的使命担当,打造台湾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海沧样本”。


下一步,海沧区将继续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一手抓发展热度、一手抓民生温度,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海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

会上

这些市民关注的问题

有答案了

图片

今年是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针对近期媒体曝光海沧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请问龚建阳区长,海沧区是怎么看待的?相关举措及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近期,新闻媒体对全市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持续曝光,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涉及海沧的我们照单全收、立整立改,涉及其他各区各部门的,我们也对照检查、举一反三。接下来,欢迎各位记者朋友继续监督、多提意见,我们必将虚心接受、逐一整改、全面提升。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人民的承诺,也是海沧区委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始终秉持“创建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再加压、再加力、再加责,让广大市民朋友成为文明创建的最大受益者。

(一)创新机制,适应新形势。树立创建“全域全时全员”的理念,从三个方面着手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常态长效,将文明创建的标准和要求,贯穿于各项日常工作,并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力求做到“平时”与“迎检”一个样。二是强化指挥,健全“大城管”机制,建立问题“发现、归集、派单、整改、验收”的全流程闭环机制,确保迅速付诸行动、迅速取得成效。今年以来推动问题整改超过1.3万个。三是全域覆盖,坚持“一把扫把扫到底”,建立“街道为主、部门统筹、国企实施”的三方工作机制,将背街小巷、沟渠水体等保洁死角盲区纳入管养范围,新增管养面积约6.3平方公里,把触角延伸到城乡“最后一米”,通过提升市容的“面子”,真正惠及民生的“里子”。


图片


(二)精细推进,回应新期盼。文明创建是一项精细的系统工程,我们紧盯民生短板,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五大专项整治和三大攻坚行动,并结合区里实际,提出“十大提升行动”。一方面要做到“两步走”,把“当下改”和“长久立”有机结合,先整治后提升、边整治边提升,在对乱闯红灯、车辆违停、飞线充电等不文明现象“重拳出击”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成果。另一方面要做到“两头抓”,针对农贸市场、小区物业、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建立行业“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先进”带“后进”,推动各领域工作全面提升。


近期,我们强力推进村镇环境整治提升,以10个城中村、18个农村、158个城市小区为主阵地,分类施策,加快推动整改提升。一是坚持“点线面”工作法,紧盯村居、文明实践站、农贸市场等重点点位,聚焦主干道、商业街等动线,点线面结合,推动全域提升。近期,我们在18个农村开展了“洁净家园”行动,清理房前屋后堆杂,让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二是坚持有破有立,以文明创建为契机,下大力气整治顽瘴痼疾,做到疏堵结合。对于腾挪出的空间,我们顺应群众呼声,用于优化停车、文体健身、口袋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让城乡配套更加完善。三是坚持留住文脉,在整治提升过程中,努力做出乡村味道、海沧特色,同时,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城乡留住“根”与“魂”。


(三)全面发动,进入新常态。“人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文明创建就不可能持续,因此必须“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队伍,在创建大考中不断建强基层队伍。另一方面强化全员发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夯实共建共享的群众基础。比如最近我们完成了区政府周边市民公园近4万平方米的改造提升,备受群众认同和欢迎,不少居民主动提出想担任“市民园长”和公园管理的志愿者,为公园管理献计出力;我们还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坚决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让人人都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切实推动我区文明创建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请问陈仲谋常务副区长,海沧区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探索的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海沧台商投资区是19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也是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30多年来,我们牢记使命、责任在肩,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在产业合作、文化交流、基层治理等方面努力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图片


在对台产业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多区叠加”优势,利用海峡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等重大平台,加强与台湾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合作。一是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台商投资区成立以来累计落地台资企业577家,近三年新增台企80多家。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出台引进台湾人才办法,支持和鼓励台湾青年到海沧就业创业,培育了国家级青年创业基地1家、省级青年创业就业基地1家。三是持续支持台企发展,从增产增效、技术改造、质量创新、企业“上云”等方面,支持台资企业创新发展,近三年兑现各类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惠及台资企业60多家次,一批台企在疫情影响下实现逆势增长。持续推动厦台海铁联运,为台湾货物拓宽物流新通道,今年6月4日,一批来自台湾高雄的货柜搭乘中欧(厦门)班列发往俄罗斯,这是中欧(厦门)班列首发“台湾-厦门-圣彼得堡”海铁联运线路。


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我觉得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平台载体多,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对台交流平台,青礁慈济祖宫、石室书院先后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两岸人文新地标”金沙书院正在加快建设,大陆第一座纪念开台王颜思齐的主题公园2019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颜思齐开台史实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二是交流活动多,保生慈济文化节、海峡两岸汉字节成为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保生慈济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台湾地区保生大帝信众超500万人。三是民间互动多,海沧16个姓氏宗亲、18家宫庙社团组织与台湾的宗亲、宫庙建立联系并常态化开展交流活动。疫情发生后,海沧区青礁村每年都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台湾颜氏宗亲开展两岸共祭开台王颜思齐活动,2021年4月两岸颜氏宗亲还共同举办颜思齐开台400周年纪念活动。


在基层治理融合方面。几年来我们一直聘请台湾青年参与基层社区治理,2019年成立了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由台胞担任基金会理事长,聘请台湾青年担任社区营造员,通过社会组织运营模式推动台湾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有效实现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理念、方法和海沧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初步探索出两岸基层民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途径。同时,将两岸融合治理的乡村振兴模式融入东西部对口协作中,先后选派十余名台湾青年驻点参与西部扶贫和乡村振兴。此外,持续完善涉台司法“一条龙”服务模式,率先全国成立涉台法庭、涉台海事法庭、涉台检察室,还聚合台胞陪审员、特邀调解员、台商协会力量,成立全国首家“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涉台调解室,不断提升涉台司法服务水平,为台胞台企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动两岸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支持台胞台企落地海沧就业创业,持续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海沧打造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请问陈仲谋常务副区长,海沧区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服务工业企业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海沧积极融入国家产业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从以电子、机械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导,转型升级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已成为支撑厦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级,实现了“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转变。特别是近两年来,三大主导产业强势增长,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市半壁江山,企业数从90家增加至超400家,诞生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去年海沧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出口额占全国的1/3,为全球抗疫工作贡献了“海沧力量”;集成电路产业保持三位数增长,士兰、通富等龙头项目相继投产,在特色工艺等产业链形成了国内竞争优势;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力,拥有厦钨、长塑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今年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从38%提高到50%,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长期以来,海沧以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落脚点,从提升行政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提速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图片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服务便捷高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就近办、马上办”,行政许可“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100%,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93%。企业设立登记时限压缩至3.5个小时,企业开办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全面到位。构建完整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帮助企业做好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社会融资等各项工作。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先后制定出台了11条助企纾困的普惠性政策,安排纾困资金1.7亿元;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和增加现金流近16亿元。同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招聘、员工住宿、子女就学等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2万人次,支持企业增建职工宿舍型保障性住房超2400套。


三是突出机制创新,项目推进提速提效。海沧有一批优质的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潜力非常大,这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今年已梳理出212个增资扩产项目,总投资约7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工业年产值超1800亿元。为此,海沧区将重点从两个方面做好创新服务。一方面是完善“八办”工作推进机制。除了项目推进中常规成立的招商办、前期办、重点办、征收办和督查办等“五个办”外,根据海沧以产业立区、工业是经济发展“压舱石”的实际,我们专门增加成立了产业办、规划土地办和服务办“三个办”,形成“八办”协同联动的全周期、全要素、全闭环服务保障机制。我们把企业服务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市首创成立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服务企业接待日”,致力将其打造成为“企业最温暖的家”。今年以来,已受理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190件,近八成已协调解决,企业的获得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是推动流程再造提速。强化市区联动,通过提级扁平审批、产业和规划联审以及会议套开等方式,精准解决规划调整、特殊工艺论证等问题,将增资扩产环节从10个精简至5个,办理时限由224天提速至64天,节约160天。同时还主动提前介入,加快项目配套道路、水电气等建设,力争6个月内、最多不超过9个月内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全面提速增效。


请问陈仲谋常务副区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海沧区如何全域推进新城建设,加快产城融合?

今年是习近平同志对厦门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海沧区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海沧“山海湖岛城”一体的禀赋,坚持“山海望、湾城融”,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规划先行、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从海入城全域拓展海沧城区开发空间,统筹港口、城区、产业园区协调发展。


图片


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海沧货运通道、国道324改线、海翔大道、马青路(南海一路-钟林路)快速路改造、翁厝立交、海沧隧道等工程相继建成通车,“五纵八横”主干路网基本成型,城区路网密度达到7.28公里/平方公里,路网系统已基本覆盖全区,轨道2号线建成运营,轨道6号线动工建设,群众出行便利性大幅提升;轨道4号线、8号线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海沧轨道线网未来可期。交通承载能力和宜居度持续提升。管廊、水电气等市政设施进一步完成,蒸汽、燃气等已联通到各工业区,公共管廊和专用管廊进一步推广,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是新城建设连片成势。加快海沧湾新城、马銮湾新城、沧江新城、鳌冠新城等新城片区建设步伐,CBD1号、泰地海西中心、海沧体育中心、厦门中心、第二西通道等一批产业、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海沧湾新城逐渐成熟,并发展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海沧大道沿线高端酒店集聚,环湾夜景流光溢彩,滨海魅力凸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全市最大的整村拆迁项目海沧东屿拆迁历时十三年迎来了收官,完成拆迁任务,这标志着海沧打造跨岛发展标杆区向前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也将积极带动区域加速崛起,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马銮湾新城基础先行、民生优先、产业并进,已成为海沧区又一热土。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着力推进东屿CBD、沧江新城等条件成熟区域的成片综合开发。加强城市设计引领,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典范区。


三是产城融合加快推进。我们坚持“产业立区、产业强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产城融合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根据海沧区产业定位,开展《海沧区工业控制线优化调整专项规划》等规划策划工作,对片区工业控制线进行优化提升,明确海沧区发展整体空间格局,推进城区与产业园区协调发展。就业人口逐年提升,海沧人口平均年龄33.5岁,是全市“最年轻”的区。海沧港区2021年集装箱标箱891.73万,占全市76%。新城区、新工业区、新港区有机融合,形成了产城融合互促发展的产城融合格局。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