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福建出台“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

厦视直播室 2022-07-26 21:02:54

2022-07-26 21:02:54

学前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是专门针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一般是由托儿所、幼儿园、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等机构完成。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开发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如今,不光是家长,社会各界也都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前教育。近日,我省12个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对“十四五”期间我省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具体都有哪些举措?将要实现什么目标?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福建省的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新增各级示范性幼儿园100所左右,全省学前教育乡村办学点100%达到标准化要求。

据了解,当前福建省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98.96%,学前教育虽然实现了基本普及目标,但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科学保教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伴随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和城镇化进程推进,普惠性资源区域性、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为此,《行动方案》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在优化资源布局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资源布局要体现区域和群体全面覆盖。要求各地统筹城镇化发展趋势和“三孩”政策实施,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启动乡村学前教育办学点标准化建设,探索镇村一体化办园模式。

在扩充学前学位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学位扩容要突出数量和质量双轮驱动。继续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政府机关、高校、乡镇街道、农村集体(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等举办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扩大普惠性学位供给。逐步化解和消除学前教育“大园额”“大班额”现象。公办率低于55%的县(市、区)建成交付使用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

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行动方案》提出,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和配备双管齐下。培养培训上,鼓励师范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学前专业师范生招生规模。鼓励各地与高校联合公费定向培养“本土化”幼儿园教师,探索实施优秀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配备待遇上,要求各地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编外聘用教师实行人员总额管理,各类幼儿园教职工依法全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畅通缴费各渠道。

此外,在深化保教改革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保教改革要聚焦游戏和衔接齐头并进。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幼小双向衔接机制,推动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及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切实提高入学准备。同时,推动学前教育教科研改革,分批审核认定150所左右的省级保教改革园,发挥头雁引领效应,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

【新闻观察:多方参与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从刚才的新闻里,我们看到福建对学前教育方面提出了不少目标,你认为提升行动方案的出台,将带来哪些改变?

我认为将会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幼儿园不再难上了”。现在“双减”要求K9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都改成非营利,这个政策延伸到学前,就是新闻里提到的“学前教育提升方案”。由于幼儿园没有被包含在义务教育阶段内,前几年公办园一直得不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家长要送孩子进公办园只有两条路,要么买学区房,要么托硬关系。我记得大概在10年前,我采访的时候有一个数据:厦门市3.8万名入园幼儿中,有2万多在民办园就读,而且当时民办园收费“涨声一片”,涨价的涨,家长负担加重。那时候大家都笑称,九年义务教育,校内不花钱,三年学前教育,校内花大钱,这个是不合理的。

怎么办呢?这几年厦门开始迎头赶上,提升方案里也列了这几个方向:一个是强力推进公办园建设,民办园可以保留,但大部分要转为非营利的普惠园。第二,鼓励社会力量比如企业、高校、住宅小区都来开办幼儿园,这其实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上个世纪的老路,因为参与办幼儿园的人多了,普惠率就高了。第三,方案里还把幼小衔接明确列为幼儿园的内容。这里的“幼小衔接”不是指以前含有学科类学习的“幼小衔接”,更多的是侧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纪律性。总之,方案里透露的信号表明,幼儿园不再是资本的跑马场,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也能满足三孩生育政策的幼教需求。

【深圳拟出新规 为学前教育培养硕士、博士】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建立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共同心愿。在这个方面,深圳就准备祭出新招。近日,深圳市教育局网站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发广泛关注。《意见》提出,公办园新入职教师应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到2025年,与高校合作培养100名以上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博士。

所谓的教育硕士、教育博士,不同于学术性的教育学硕博,它们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招收对象是具有一线教学经历的基础教育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

【培养硕士、博士到幼儿园任教 是学历浪费吗?】

培养硕士、博士到幼儿园任教,无疑将大大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师水平。不过也有人质疑,这会不会是一种“学历浪费”?来看记者调查。

对于“为幼儿园培养硕士博士”,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改变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偏低,几乎没有硕士、博士这一现实局面。但也有家长担心,提升教师学历,就能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吗?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教幼儿园小朋友,会不会“大材小用”了?

北京市民:他自己学得特别好,学得特别高,不见得能教育好孩子。

北京市民:热心,爱心,让小朋友去了以后开心,我觉得那么高(学历),不需要。

北京市民:幼儿园的教育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个专业性,就对孩子的爱心,博士生、硕士生不见得他就具备能让孩子开心。

实际上,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的确有必要整体提升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用原片包装)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占57.73%,本科学历占27.72%,高中学历占12.89%,高中阶段以下占1.36%,而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仅为0.3%。我国正在修订的《教师法》,也提出将学前教育教师的准入学历门槛提高到专科及以上。这得到了普遍支持。但如何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结构,存在争议。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从2006年起,开始引入研究生,现在已经有近10位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在园长于渊莘看来,高学历人才的到来,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园长 于渊莘:研究生老师到我们幼儿园开始第一年全部都是做保育,第二年才开始进入教师的这个岗位,那么当他们进入教师岗位的第三年,我惊喜的发现,他们的课程建构和课程推进的逻辑关系,他们对儿童的理解,他们给予儿童的支持是给了我们很多惊喜的,他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从管理上,从课程建设上,从对幼儿的这种理解上的一种变化。

教育专家提醒,提升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很有必要,但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快速增加硕士博士学历人数比例作为建设目标,而应通过提高职业吸引力、提升工作内涵来吸引优秀人才到幼儿园工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建设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时搞“唯学历论”,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功利的提升学历、评职称上,而应聚焦提升教学能力,因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最根本的还是幼师要有爱心、耐心,用科学的幼教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新闻观察:别让幼师招聘“唯学历论”】

看完新闻,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现在不光孩子读书“卷”,老师们也开始“卷”起来了。培养研究生、博士到幼儿园任教,你觉得可行性有多高?

首先,我觉得值得探讨的一点是,提高幼儿园老师学历,就一定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吗?现在很多家长具有现代化育儿理念,对老师越来越挑剔,要求越来越高。但拥有硕士和博士高学历就一定能当好幼师吗?我觉得值得商榷。现在我们国家要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就是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幼儿认知,幼师能不能做好她的工作,取决于她的能力、具体的工作表现,她的爱心、耐心、科学的幼教理念,而学历只是其中一个权重相对不高的因素。我们更不能只用一个学历标准去培养幼师,对于硕士和博士这些精尖人才的培养,他们未来可能在理论上、在教育模式上、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但幼儿园更注重也更需要的是实践型的老师。

另外,从现实看,要让幼师提升学历,更需要政策的支持,比如提高收入。高水准的人才,无论是能力还是学历,都接受了大量的教育成长投资,他们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跟自己的付出相符的收入很正常,但目前我们的幼师待遇和地位并不高。我们再结合前一条新闻看,如果既要求幼儿园普惠性,又要求幼师都具有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政府需要的投入更多。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在招聘幼师或建设幼师队伍时“唯学历论”,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功利地提升学历、评职称上,反而适得其反。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