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 多方问题待完善

厦视直播室 2022-07-25 21:11:19

2022-07-25 21:11:19

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出台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但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真正上路,仍面临诸多法律问题。比如,车辆不能入市、不能上牌、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认定规则不明确。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通过审议,《条例》在国内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这意味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行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无人驾驶汽车首次获得上路的身份

将于8月1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规定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可上路行驶。其中,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条例》还系统性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的市场准入、条件豁免,以及权责认定等细节,填补了自动驾驶领域相关立法空白。

深圳台记者 李星毅:我现在乘坐的这辆无人驾驶汽车就是l4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它跟之前的无人驾驶汽车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在主驾驶位上已经不需要安全员了,而我们现在行驶的道路也是专供于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路段。那么在条例的支持下,在今年的下半年或者是明年,深圳在一些合适的区域也将开放全区域的无人驾驶道路测试。

事故责任认定等问题明确

《条例》显示,在保险方面,和普通车辆一样,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具有载人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还应当投保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条例》明确,智能汽车上路后遇到交通事故,如果是有驾驶人的自动驾驶汽车,责任是驾驶人的;如果是无人驾驶的汽车,责任应该由汽车的所有人以及管理人共同承担。

《条例》还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取得相关准入后,就可以销售,经过交通运输部门许可,可以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众所周知,自动驾驶行业一直属于投入远远大于产出的局面。深圳这次将商业化经营相关内容写入到规定中,也大大增强了业内公司的研发信心。

强调数据安全 数据存储期不得少于三十日

此外,《条例》还强调,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应当记录和存储车辆发生事故或者故障前至少九十秒的位置、运行状态、驾驶模式、车内外监控视频等数据,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中,数据存储期不得少于三十日。专家表示,法规对数据安全的强调,也为自动驾驶的发展装了一道“放心锁”。

李恩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这部条例非常重视数据方面的保护,因为汽车作为我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其实用户对在汽车内收集的这些个人信息是更加敏感的,而且在智能网联汽车它在上路的过程当中,势必要搜集到一些沿途的这种地理信息,这些就是这种个人数据,还有这些地理信息,它关系到了我们的个人隐私以及国家安全。

新闻观察: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 多方问题待完善

从刚才的新闻我们了解到,此次深圳出台的《条例》让无人驾驶汽车今后可以合法上路了,同时《条例》特别指出,深圳市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对此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点?另外,智能汽车上路后将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 多方问题待完善

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我个人觉得,在科技进步的大趋势下,无人驾驶汽车这样一项将驾驶员从专注的操作实践中解放出来的事情是形势所需,更是便捷化的重要进程。深圳率先立法来试行,我觉得是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更是贴合了老百姓的需求的。当然,目前来看这还仅仅是探索的第一步,真的要让无人驾驶汽车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开跑,我们还需要等待一个进阶的过程。这里面其实不仅仅是万一发生事故的法律追责问题,还包括了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交通的综合管理和调度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逐一去细化应对解决。

智能汽车上路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不仅在汽车产业领域

另外,智能汽车上路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汽车产业领域。《条例》的出台,或将推动更多城市建立无人配送车行业管理办法、拓展无人车公开道路上路行驶许可、商业化经营许可。此次出台的《条例》还对完全无人驾驶车辆的上路和测试明确了责任划分,并鼓励保险企业开发覆盖设计、制造、使用、经营、数据与算法服务以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条例》明确自动驾驶车辆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可能会对保险行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说为自动驾驶定制险种等。

北京自动驾驶出租车迎来“主驾无人”新阶段

近日,北京市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 出行服务 商业化试点,百度和小马智行 成为首批获许企业,将在经开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投入30辆主驾无人车辆,开展常态化收费服务。这标志着国内无人化出行服务从示范运营迈入商业化试点新阶段。

一大早,北京市民陶先生上班就选择了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车。打开手机上的自动驾驶预约软件,选择自己附近的站点,下单等待约半分钟后,一辆自动驾驶车就驶了过来。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员被设置在副驾驶。

自动驾驶安全员:除非特殊情况需要接管车辆,安全员通常不会干预车辆。在路口红绿灯,汇车,避让行人等情况下,全程都可以做到平稳行驶。

陶先生打的是北京这次试点中 首批获许企业之一 小马智行,它的标价采用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等,目前有车费1.5折的优惠。约四公里的路程,陶先生花费了4.5元。

北京市民 陶先生:很方便,价格也可以,以后打车又多了一个选择。

小马智行副总裁 张宁:现在出台的这个政策,使得自动驾驶在主驾无人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商业化的运营了,这个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了解,此次新增加的条款中,量化了申请的核心指标,为企业申请开展商业化试点指明方向,进一步提升管理机制的规范性。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捷菲:针对本次开放无人化,商业化试点,我们对核心指标做了具体量化。比如在申请主体接单量方面,要求主驾有人商业化试点阶段接单量不少于2万次,副驾有人示范应用阶段,接单量不少于1000次。

随着开放道路的商业化示范运营,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已经步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时期。5G、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智能交通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新,也让大众对自动驾驶及智能汽车萌生出更多期待。近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发布了《社会公众选择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2022》报告。报告认为,从第一阶段社会实验的结果看,中国拥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的预期非常乐观,超过50%的拥有自动驾驶汽车乘坐体验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在5年内将被广泛推广。

我国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广阔 超八成受访者看好行业前景

报告指出,84.23%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有望达到、已经达到和有望超越大多数司机的驾驶水平,超过50%的拥有自动驾驶汽车乘坐体验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在5年内将被广泛推广。77.8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支持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的同时要做到严格监督。78.85%的受访者认为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滞后会对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产生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影响。

报告称,从社会实验的结果看,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通过包括头部科技企业、汽车制造企业、造车新势力、新创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创造出让消费者信赖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二是政府在加快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在发展中规范和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合法合规上路,是政府政策关注的焦点。

报告同时预测,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科技大潮正推动交通出行领域发生变革,包括港口、矿区、末端物流配送等在内的自动驾驶细分场景在经过商业化试点后会取得更显著成果。预计到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新车销售主流,自动驾驶还可以带动市政道路、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智能产业的升级

新闻观察:做前瞻性工作 不要当科技进步的绊脚石

今年来,无人出租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环卫车等,都在加速落地。随着开放道路的商业化示范运营,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已经步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时期。我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对此,您有哪些观点?

公益性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成为先行先试的试金石,包括送餐、环卫、公共交通等行业的用车需求,可以首先落地试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行业的反应来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真上路最终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这个判断其实不仅仅是科技一个方面,这是个社会性全面性的判断。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关注的可能是便捷性,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把驾驶汽车的专注时间释放出来,这个时候可以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而更多的方面它可能还会触及交通统筹管理的智能化,原公共性驾驶员在不被需要后的再就业空间等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的是科技带给我们更多的便捷,让生活更美好,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前瞻性,别让配套政策的滞后成为科技进步带来美好生活的绊脚石。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