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落榜短信的慰藉:温暖一个人,塑造一座城
“拳拳盛意,感莫可言。报考公务员只是通往成功的千百条道路之一,年轻的深圳永远向您敞开怀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希望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书写青春,建功立业!祝您未来一切顺利!”
这是浙江丽水人陈立江收到的一条短信,来自广东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此前,陈立江报考了深圳市公务员,这条短信实际上是一份“落选通知”。
给未考取相关岗位的人发一条有点鸡汤又有点励志的短信,这显然不是一个常规操作——考试总有成败,但更多的时候,人们“只见考取者笑,不见落选者哭”。对招录单位而言,毕竟还要忙于接下来的招录等工作,无暇顾及“已经被淘汰的人”,亦在常理之中。
也正因此,上述做法才引来诸多关注、感慨和称赞。
就在最近,还有一所大学因为对失利者的暖心安慰,而收获诸多网友点赞——
高考失利的小邓在微博上给@西南大学留言,迷茫发问“我是不是没有未来了”。没想到,西南大学很快回复一篇“小作文”,安慰小邓:“人生的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你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怎么能描述为‘死在这个夏天’呢?换个角度,不如向死而生,在这个夏天,生长出新的人生。”
这两件事的后续都让人颇为舒适——陈立江在深圳南山区找到了工作;小邓回复西南大学“复读也好考研也罢,我们有一天会真正见面的”。
正如有些网友所说,“原来文字真的是可以有温度的”。
上述新闻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字里行间流淌着人情味儿,公众印象里,通常公事公办、不必动感情的职能部门和高等学府,在努力传递一种温暖和关怀——明确地告诉失利者、落选者,失败是暂时的,人生之旅本就风雨兼程、时阴时晴,不必争一时一地的得失。
笔者以为,这样的道理不仅可以安慰遇挫的求职者和考生,而且可以鼓励、治愈同样身处困境、陷入迷茫甚至心灰意冷的更多人。
一条短信的慰藉——温暖一个人,塑造一座城。
是否要给落选者发一条短信,这是城市治理中的细枝末节,甚至微不足道。透过这条短信,人们感受到的是城市对个体的关切与尊重,是“我知道你此刻需要一份支撑”的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
相信在如此被关切、鼓励之后,不管陈立江走向哪一个工作岗位,他都会多一份同情心、同理心,多一份想为这座城市做些贡献的感恩之心。
而对这样一座在细节处用心用力的城市而言,人们有理由相信,它可以把更多治理细节上的事做得更好,它可以用微笑、关怀、换位思考、便民高效去努力温暖、留住这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让居大不易的人们收获一份踏实、安心。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城市营销和推介,它传递出了城市的气质和温度。
就像今年1月,面对网友留言反映产妇等待核酸出结果才能住院,询问“能不能优先安排”时,深圳卫健委几分钟后便回复“电话发我”;今年3月,得知因疫情无法正常营业而情绪崩溃的早餐店主称“从未有过如此强烈想要离开深圳的想法”,深圳市卫健委几分钟后回应"南山区想和您联系,可否提供电话",当日,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便上门进一步了解诉求,还协调由该店提供社区防疫人员的早餐……
安慰落选者、失意者、陷入困境者,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这当中有些东西显然是相通的。
温暖、关切每一个个体,不管他们是本地人还是外来务工者,不管他们是高考生还是应届毕业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城市会更美好;我们也更期待,这样的城市能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