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七星法治文化街区入选“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
7月9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评选结果,厦门七星法治文化街区入选,厦门中院作为六家代表法院之一在会上进行了成果推介,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
定位
新时代法治文化传播的新样板
走进与厦门中院一墙之隔的七星路,浓浓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统一整齐充满现代感的街道围栏、汇聚古今中外历史名人法治格言的铜版、折射着中华智慧的法律故事石雕墙、法治思想与艺术造型结合的雕塑集群、精巧玲珑的公园造景……聚合成一个高度凝练的法治文化艺术群落,让人们在行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和美的熏陶。这里是全国首个府院共建的法治文化项目、“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福建厦门七星法治文化街区。
街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街道和公园组成,街道以人类法治文化发展进程为线索,展示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法治文化内容和中国法治文明的演进历史。公园以“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作为叙事框架,规划设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区块,展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法治文化传播的新样板。
初衷
开掘贯彻新思想的源头活水
为何要建设此项目?厦门中院宣传教育处处长安海涛介绍,时间追溯到2016年,秉承“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精神的厦门法院人,从中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战略受到启迪,提出摆脱惯性思维和区域限制,将法治文化建设的区域拓展到围墙之外,让法院文化真正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功能的构想,致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滋养和“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深入群众,浸润人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构想,引起福建高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得到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厦门市委政法委有力支持,也得到思明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经过精心谋划和沟通协商,最终确定由厦门中院和思明区政府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府院共建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街区”,作为厦门经济特区贯彻新思想的生动写照和具体实践。
2016年10月,项目规划建设拉开帷幕。在福建高院的统筹协调下,厦门中院成立以院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为了让项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契合新时代的要求,中国法院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权威机构及专家先后受邀,对方案精心把关指导。60多场次的研讨协调会,50多名各级领导现场调研指导,10万多字的各类文字材料,230多篇各类宣传报道……滴滴汗水见证了七星法治文化街区由蓝图变成了现实。
2017年12月,历时14个月,七星法治文化街区终于顺利建成,成为传播厦门法治精神文化的高地、法院司法公开的平台、市民德法教育的窗口、法治主题的特色街区。
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七星法治文化街区建成后,厦门中院并未停步,在福建高院的指导下,又开启了2.0版工程建设,并且实现了法治建设“一树多果、墙内墙外一并香”的良好局面。
何应汉是街区所在地金桥社区的书记,他参与法院在社区设立“法律诊所”、“社区法官工作室”、签订共治协议的全程,也见证了法官开展法律咨询、纠纷化解、释疑解惑、诉前调解、诉源治理的工作实效。他说:“厦门中院推动了法治共治理念开花结果,助力厦门市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本报记者参加了不少在七星法治文化街区举办的活动的采访——每年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全市法院微电影展播、小法官夏令营等,令人印象深刻。厦门中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文化,让法治好声音好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效果
福建法治文化成果的“金名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七星法治文化街区已经成为福建法治文化的“金名片”。街区建成至今,共接待各级各界单位调研参观1800多人次、各级各类人员参观学习15万多人次,媒体采访及影视拍摄1500余次,不仅成为展示厦门“两高两化”形象的组成部分,也为厦门法治文化建设增添了新内容,注入新活力。
这一经验,与厦门法院创新发力所推出的“诉讼与公正协同创新”“金融司法协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跨境破产司法协助平台”“破解执行难数字化共治工程”等一个个具有厦门特色、福建特质的亮点品牌同频共振,交相辉映,在百舸争流中从鹭岛走向全国。
在这一实践也为厦门市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入围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提供了助力,体现了新时代的司法作为。
厦门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彭剑平表示,厦门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丰富和繁荣厦门法院文化建设成果,扩大厦门法院文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为推动厦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