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希望的田野:流转盘活土地 探索国家级繁育基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体系,积极探索水产养殖业发展新模式和特色茶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从空中俯瞰洪塘镇石浔社区,沈海高速和福厦高速铁路之间的这片空地上,已经建起了上百个水产养殖大棚。原先,这里的虾农主要采取露天养殖的方法,生产存在“七分靠天”的不稳定性。一年多前,百利控股旗下的百利龙程把附近近百亩土地统一流转过来,建成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良种(虾)繁育基地。一期项目在这里招聘了近300名“洗脚上岸”的渔民,产值达2亿元。
除了在养殖业上积极探索,这些年,我市还大力推动种植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走进位于同安的这间精制茶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处理上午刚从合作社运抵仓库的毛净茶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这些茶叶来自企业周边的军营、小坪、淡溪等村庄。经过捡梗、烘焙、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后,茶叶便能作为商品销售。相较于原先靠茶农自己摸索种植,如今,利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茶叶的品质提高了,也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如今,这样的模式已带动500多户茶农发展8000多亩茶园茶业,年销售茶叶超1000吨。
茶农 高泉胜:以前都是自己做(茶)自己卖到安溪,安溪那边的价钱比较低。跟恒利茶业合作之后,我们就没有担忧销售了。专家指导(我们种植)质量就提升了很多,价钱也有提高。
接下来,茶业龙头企业还将逐步改良茶树品种,创新制茶工艺,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扩大销路,提高茶农收入。
厦门恒利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树足:品种改良第一就是单丛,第二个就是金牡丹,第三个就是乌旦,这三个品种最适合我们的土壤,经过测试,这样(品种)改良完丰产以后,一亩茶园效益能翻四到五倍。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还将积极开展生态茶园试点建设,新建多个不使用化学农药的示范基地,推广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确保全市茶业产量达到1600吨。
如今,盘活特色资源、强化项目合作、推广高优农业,不断驱动着乡村振兴的列车驶上发展快车道。根据“厦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2022年重点任务”,今年,我市还将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乡村治理提升等十个方面,着力推进94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果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