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吧,“网络水军”!
这些现象,你是否熟悉——
直播平台上,网红主播人气动辄上千万;饭圈群组里,职业黑粉恶意营销、互撕拉踩;选购商品时,评价留言一致全是好评;热点事件中,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事件时有发生;热剧上映后,“高度好评”和“极度差评”隔空“互殴”……
“网络水军”,污浊网络空间久矣。
6月26日起,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剑指“网络水军”,回应社会关切。事实上,从网络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到《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从“清朗”行动到“净网”专项行动,近年来,“网络水军”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网络生态日益向好。
然而,因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人片面追求“数据为王”“流量至上”,为了谋取利益不惜铤而走险,甚至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仍屡禁不止,灰色产业链仍难彻底斩断。
无论是刷好评、攒人气,还是互相拉踩、炮制虚假流量泡沫,倘若任由“网络水军”肆虐,长此以往便会引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破坏公平的市场秩序,侵蚀网络空间的信任基础,容易引发网络暴力,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不仅如此,充当“网络水军”本身也暗藏风险。成为一名“网络水军”或许并不需要特别的技能,一部手机足矣,这也正是一些人“损人不利己”的原因。此前,以兼职、刷单为名义的网络诈骗并不鲜见,上当受骗者众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自己套路了进去。
此次公安机关开展的专项工作,将按照“以打开路、以打促治”的思路,强调要主动对接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进一步压缩了“网络水军”的生存空间,对其形成震慑。
这也再次提醒,遏制“网络水军”兴风作浪,治理虚假流量,必须坚持“全链条”思维——“网络水军”之害从“新病”发展成为“顽疾”,平台监管的缺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有关部门的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网络平台也应履行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关于信息真实身份认证的规定落实账号实名制,利用技术手段辨别水军账号,降低违规账号的发言权,必要时采取封号措施。
唯有以跨平台、全方位、法治化的机制手段,形成网上网下协同治理,才能更高效、更精准地打击“网络水军”的不法行为,还网络空间一片风清气正,灭掉泛滥已久的“网络水灾”。对公众而言,也应自觉提升法律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摒弃“流量至上”“唯流量论”的思维。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清朗网络任重道远。网上精神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建设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