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更好》:最好的心愿 要一起实现!
一城紫荆花开,
绽放着廿五载的欣欣向荣;
一湾香江奔涌,
牵动着五千年的血脉相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我们会更好》普通话粤语融合版本、粤语版本近日重磅发布上线。目前话题阅读1.3亿,播放超1300万。香港著名音乐人陈少琪任制作人及作词,张家诚作曲,香港歌手容祖儿、陈伟霆和内地歌手谭维维、孙楠联袂演唱。
《我们会更好》以乡情乡音相交融的视听感受,道出香港人的心声,也唤起参与演唱的两位香港歌手的共鸣。
“长夜中湾区那灯火永不冷”,这句歌词久久萦绕在陈伟霆的心头,“唱到这一句,就会想家”。容祖儿动情说道:“有港湾,有浪涛,还有灯火,写出了大家都为自己的生活默默努力的那种感觉。”
网友们在观看MV后,也纷纷留言分享内心感动:“歌曲清新明快、朝气蓬勃、朗朗上口”“MV 里香港的一些市井日常,还有市民们奋进的模样,特别吸引我”“赞!未来我们会更好”等等。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总台用最熟悉的声音、最亲切的表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传承文化根脉、厚植家国情怀,积极回应香港同胞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和祖国发展成就的热切诉求。
小编还发现,两版MV里竟暗藏许多“彩蛋”!“彩蛋”有哪些?为何如此设计?创作之路有哪些故事?两个版本有何不同之处?按下播放键,边听边唱,边看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与文艺节目中心《我们会更好》MV主创团队分享创作背后的巧思。
以歌为礼 我们会更好这是一定会实现的心愿
一直以来,总台充分发挥中央主流媒体对港澳台传播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致力于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通过主题报道和精品文艺,唤起大众深切共鸣,广泛凝心聚力,汇聚起港澳台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要送出一份怎样的“礼物”?主创团队很早便有了设想:以歌为礼,许下的心愿一定会实现。在日常节目中,港澳台节目中心便注重以音乐为切口,增强情感表达,并与文艺节目中心合作推出了诸多主题MV作品。
△港澳台节目中心与文艺节目中心曾合作推出多部主题MV作品
“我们希望能够推出这样一首歌曲,生动展现回归以来香港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美好未来。”主创之一、项目策划陈星如是说。
岁月峥嵘,初心不改。歌曲取名《我们会更好》,这是香港开启由治及兴新篇章的勉励语。用音乐独特的感召力和穿透力,凝聚香港各界同胞期盼背靠祖国香港更加繁荣稳定、未来会更好的心声,增强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更多香港同胞与祖国同发展、共奋进。
△《我们会更好》由中国香港著名音乐人陈少琪(左)、张家诚(右)共同创作
国风+轻摇滚以“港乐”传递动听心曲
数:静静听,这是什么曲风?
无论是豪情万丈的武侠风,还是温情脉脉的叙事感,摇滚元素一直是港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创团队表示,25岁对人来说是风华正茂的好年华,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开始。而“摇滚正年轻”的概念也正符合香港发展的无限活力。惊喜的是,音乐人张家诚的创作思路与此不谋而合。
△团队与音乐人张家诚沟通
首先是一段传统国乐,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配合部分传统五音调式旋律,勾勒出一幅朝阳薄雾的海港景色。
随着钢琴和弦乐的加入,故事渐次展开,曲风更见清新明快、大气时尚。副歌部分融入香港年轻人十分喜爱的轻摇滚,充分展现“一流湾区、一流生活”的活力四射和朝气蓬勃。结尾处又以箫声相呼应,意蕴深长。
中西器乐的碰撞融合,展示出国乐与时俱进的柔韧。国乐悠扬婉转,摇滚新潮澎湃,仿佛流水轻拍海岸,堆叠出香港和内地人民绵绵不断的情感涟漪。
静静听
您听出了哪些乐器种类?
读:仔细看,都有哪些“氵”?
“日月漫漫,南岸之南,河流入湾,狮子山张开臂弯……”只看第一小节的歌词,观察君就仿佛站立在风光旖旎的海湾之前。
在不到400字的歌词里,共运用了36个“氵”偏旁的汉字,以凸显出大湾区的地域特色。其中,“桥”“岸”“灯塔”等词汇的温暖意象,勾画出香港与内地的血脉亲情。粤语和普通话的融合表达,把中国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意象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此进行歌词的设计,最大的难度不只是筛选适合表意的汉字,同时还要综合字词之间的韵律与节奏。主创团队回忆,在歌词创作完成后,词作者陈少琪满心欢喜溢于言表,良苦用心让人感动。
△音乐人陈少琪和歌手陈伟霆沟通歌词内容
仔细看
都有哪些“氵”偏旁的歌词?
听:他们的粤语怎么样?
曲好听,词动人,但粤语吐字发音这个小难题,演唱歌手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但小小困难难不倒机智的创作人!主创团队提前联络了粤语技能满分的同事,为歌手们录制了“粤语教学音频”,并进行现场指导。有了“标准粤语教学”加上歌手们的专业素养,粤语演唱才会如此丝滑悦耳。
细分辨
是谁的粤语发音“突飞猛进”?
新时代浪涛 每一天都更好这是最真实的心愿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25年里,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讲述。主创团队多方搜集资料,进行大量前采,从最初的50多组人选中定为10组。
于是,一幅烟火气十足、动人心弦的香港生活画卷就此展开:小学生在礼堂里参加升旗仪式,港警“高Sir”高振邦在街头忙碌,李凯瑚在茶餐厅里谈笑风生……万事俱备,准备开拍!
MV导演吕媛、刘冰很快发现,一些最初构想的内容因为现实诸多限制难以实现。如何才能做好平衡?
线上还是线下?是个问题
5月初,北京疫情导致主创团队无法随时往返各地进行实地拍摄。他们紧急绘制分镜脚本并联系两支协拍团队,分别在香港及内地完成前期摄制。
协调沟通的主阵地也转移到了线上:如果有人突然打了个喷嚏,那一定是有未读消息;如果有人半夜被手机吵醒,可能是导演的拍摄图稿来临;还有每天四五个小时的线上会议,沟通常常永无止境……
“云办公”模式让主创团队犹如放风筝一般,每天都牵挂着网线那端的工作进展。“香港团队和我们的工作习惯有许多不同,留给我们的拍摄时间也很有限”,MV导演吕媛、刘冰回忆,“但他们也非常认真,拍摄时每个镜头都会远程沟通让我们确认构图和内容。”
△疫情好转后,主创团队终于可以相聚线下拍摄
精彩一天,MV再现
有沟有坎需爬坡过坎,有风有雨便风雨兼程。随着工作推进,惊喜也突然降临。身在广州的援港医护人员,收到了来自香港小朋友的感谢卡,于是镜头刚好重现了当时援港的温暖情愫。
用镜头记录山区变化的主持人陈贝儿、致力于脱贫攻坚的创业者梁安莉,恰好同在广州,组合拍摄更能巧妙呼应主题……
△协拍团队拍摄陈贝儿、梁安莉画面
在两个版本中,主创团队都巧妙设计了10组人物的呈现方式:用一天时间的逻辑方式串联起每一段落。梦想成为升旗手的小学生王宝俊,伴随歌词“红红日出”最早出现;最晚的容启亮教授,从事着航天事业,在夜色正浓的香港“带我向着明天奔跑”。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镜头之内,一如现实之中,处处可见蓬勃生机。他们有不同教育背景、职业、年龄,但都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虽然素未谋面,观之却让人倍感亲切。让大家看到他们真的会更好,相信他们会更好!
最后,您发现粤语版本和普通话粤语融合版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下面,答案揭晓!
在粤语版MV中,每组人物都以背影的方式出场。主创团队阐述,这是出发的背影,他们在回馈生活、回馈社会的路上,迎来更好的明天!
我们许下的心愿,
会亲手将它实现!
时代的波澜 生活的浪潮
滋润了梦想 开辟了赛道
“香港会更好,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