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够2小时才能写作业 “虎爸”另类带娃你咋看?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最起码是写完作业才可以玩吧。但在湖南长沙,有这样的一位父亲,要求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必须在户外运动两小时,否则不让写作业。而且还制定了每天的户外运动计划,陪着儿子一起来完成。
这位“虎爸”的带娃方式的确有些与众不同。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样能提高孩子的体质,在运动和玩耍中能收获更大的成长,也有人担忧这样做,孩子的功课能保证吗?今年,已经是这位“虎爸”这样带娃的第五个年头了,显然这位父亲也不是一时兴起,那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另类带娃方式?效果又是怎么样呢?
每周一到周五,罗格都会带着儿子罗汉,到长沙近郊的公园进行户外活动。
罗格原本是名程序员,爱人在医院工作,两个人的工作都很忙。儿子两岁时,为了能给予更好的照顾和陪伴,罗格辞掉了程序员的工作,先后考取游泳、攀岩、浆板等项目培训资格证书,当户外教练的同时,也有了更多时间带儿子运动玩耍。罗汉上小学后,因为担心视力健康受损,罗格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求儿子每天必须玩够两个小时。
罗格:“山野林地,读无字之书”,我觉得小孩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之前,首先要成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要学会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是通过户外玩耍来积累的。
罗汉做的很多动作,在别的家长看来非常危险,罗格却不担心,在他看来,让孩子尽情玩耍不等于放任不管,作为专业教练,他时刻陪伴左右,观察着儿子的动态。罗汉在水上运动中表现出的天赋,罗格早就关注到了。
虽然只有11岁,但罗汉已经熟练掌握划艇、浆板、竹漂、爬树、攀岩等户外活动技巧,8岁时,他还获得了美国ACA皮划艇协会技能认证,这被公认为水上运动业界的“黄金标准”。
罗格:他大概4岁开始就可以潜水到3米深的地方,就可以把东西拿出来。他可以踩在竹子上过浏阳河。他在运动方面,接受能力很强。我教他什么,他一下子掌握很快。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同龄的儿童比起来,他这方面的能力就越发突出。
在户外可以玩得痛快,但回到家却要有所节制,罗格不允许孩子看电视,让他自主选择阅读课外书籍或者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每天必须睡够10小时,坚决不允许沉迷手机游戏。
专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
对于罗格的教育方式,有网友表示赞同,认为户外运动既能培养孩子又能陪伴孩子,觉得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不过质疑的声音也不少,有网友就认为,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有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玩耍,并且不重视文化课,对孩子未来的升学、择业来说,将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实,罗格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让学校感到十分为难。据老师介绍,罗汉有时候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文化课成绩在班上排名也比较靠后。并且经常请假,也对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干扰,容易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的示范效应。
长郡月亮岛学校 副校长 陈凡德:我们也非常支持他这种理念,但是这种理念跟我们学校教育来讲,最好是不跟我们冲突,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可能还可以再加强一点。
罗格:家长他们就经常问我,孩子成绩怎么样?我说全年级第一,然后就要加我的微信,想取取经,我说体育成绩全年级第一,然后家长们就没加微信,都跑掉了。
对于学习成绩,罗格父子俩有自己的理解。
罗汉:班上有些同学很多都是很多课,家里报了很多班。要适量,课太多了,每天关在一个屋子里面学习是不自由的,是没有童年的。
罗格:他的知识结构体系是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他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丰富自己的人生。我会毫不犹豫按照他所适宜的方式培育他。他会有自己的选择途径,因为我给他经常接触各方面丰富的知识,他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只是不一定着迷于学校课本里面的内容而已。
罗格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引起了学者专家的关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刘铁芳:体现了我们现在有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或者说已经觉醒了,那就是要尽可能给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当下的基础教育,第一个要高度重视体育,重视孩子们身体的教育,这对于孩子们健康的精气神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专家认为,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全面考虑孩子将来面对的升学、择业等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刘铁芳:因为这是在小学阶段,但往上走怎么办?孩子还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那很显然到中学到高中不可能由家长都来承担,孩子还是要跟这个社会接轨,学校教育在今天孩子成长之中还是不可替代,所以家庭教育或者说家长,还是有必要去寻求跟学校教育的对接。
家庭教育不能“懒”也切莫“揽”
罗格带娃最大的特点就是玩,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极其有针对性和一定专业性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为此他自己首先从程序员转行成了户外教练,每天带着孩子玩,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也不太现实。再加上对于孩子安全的考虑,还是有必要再提醒一下各位爸妈,类似的带娃方式不宜盲目效仿。
从罗格儿子的身上可以看到,这种家长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的确有其意义,小罗汉体魄强健,运动能力出众,对学习也有自己的见解。然而,家庭教育替代不了学校教育,还在上小学的罗汉毕竟不可能脱离学校,父子俩也不得不面对学习成绩、学校秩序以及未来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种利弊都很鲜明的教育探索,如此“带娃”效果最终如何,仍然有待观察。
站在家校共育的角度,家庭和学校倒是都可以从“罗格式带娃”中得到一些启示。家长不能都去做运动教练,至少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吧?多关心他(她)的世界,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开展文化教育的同时更要大力保障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为孩子们科学地强身健体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和技术指导。这也算是“带娃”这门课留给家长和学校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