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环保新生活:市民自测“碳足迹” 助力“碳中和”

厦视新闻 2022-06-12 19:44:29

2022-06-12 19:44:29

除了出行中能源造成的直接碳排放,居民生活中消费的产品和服务造成的间接碳排放也不容忽视。我们一天的生活当中,会产生多少碳排放?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中和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采访。

市民自测“碳足迹” 助力“碳中和”

吃1千克牛肉,会产生27千克二氧化碳;买1件衣服,会产生6.1千克二氧化碳……就像走路会留下脚印一样,生活中我们的每个行为都会伴随着碳排放,留下“碳的脚印”,被称为“碳足迹”。现在,只需要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的“碳足迹”清单页面,输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便可以测算出自己一天的“碳足迹”账本。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综合部负责人 王博:开放“碳足迹”测算是方便市民了解自身碳排放的足迹,通过个人日常生活碳排放的量化计算,推动市民减少个人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碳排放。

“算碳”只是“碳足迹”里的第一步,如何进行碳中和才是终极目标。专业人士表示,除了通过植树、循环利用个人用品等方式,大家还可以通过购买碳汇,抵消自己的“碳足迹”。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上个月已成功落地。所谓农业碳汇,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业种植、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在平台上,消费者每人可以购买3吨农业碳汇,用于抵消个人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目前,农业碳汇交易平台上的3万4327吨碳汇已全部售完,主要来自于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等九个村的茶园碳汇。

购买碳汇 绿水青山可变现

在国家“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下,绿水青山可量化、可变现正在成为现实。专家表示,个人购买碳汇是碳普惠机制的落地方式之一,将“碳中和”的概念下沉到了个人和农村集体组织,绿水青山、好空气能卖出高价钱,也促进了城市的绿色低碳经济循环发展。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陈能汪:我们各级政府一直到公众,其实在为这个目标尝试做出很多改变,有了这样的碳普惠机制以后,大众就会开始去了解,有动力促使他每天的生活方式做出变化,来贡献碳减排,从政府层面,这里面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很多新技术的应用,是未来我们从科学技术方面需要努力去推进的工作。

今年,我市也出台了《厦门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共形成26项举措、117项重点任务,从个人出行、消费到企业生产、建设等方方面面,让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