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能”:生物发酵鱼鳞鱼皮 技术创新“变废为宝”
厦门是全国首批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一,发展蓝色经济潜力巨大。2021年,厦门海洋生产总值达1645亿元,海洋GDP占比接近经济总量的23.4%。近年来,我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食品生物等一批涉海项目不断推进,鱼类、藻类等海洋资源在生物领域的运用也变得更加多元,进一步助推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物发酵鱼鳞鱼皮 技术创新“变废为宝”
走进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大型酶解罐、发酵罐映入眼帘。这条海藻酵素和胶原蛋白肽产业化示范项目生产线前不久正式投产,主要采用生物发酵技术,把鱼鳞、鱼皮等水产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经过软化、酶解、分离、萃取、杀菌等一系列工序,转化成高价值的胶原蛋白肽配方产品,年产量可达3000吨,第一年总产值预计超8000万元。
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梅:变废为宝,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污染。与沿海水产养殖、水产加工等企业形成联动,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价值。项目成果转化后,增加就业岗位100个以上。
作为我市重点涉海项目之一,这一项目入选2021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获得相应财政资金补助,这也让企业更有信心和闯劲,在发酵营养素、酶解胶原肽等多肽产品上积极探索,为生物发酵产业化创造更多新的增长点。
2021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共立项支持16个项目,涉及海洋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种业等多个领域,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新增产值超12亿元。
如果说专项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那么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也促成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
深度挖掘海藻价值 探索多元应用场景
在厦门唯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饮料应用工程师正在观察添加藻类膳食纤维后,饮料的稳定性和风味口感,并确定最佳的添加比例和应用方案。
厦门唯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卢华:市场上目前膳食纤维的种类比较多,比如说谷物的、果蔬的、还有一些大豆制品的,对于海藻这块其实是比较稀缺的。(海藻膳食纤维)应用范围比较广,比如饮料、烘焙、肉制品、果酱、糖果都有。
力争到2025年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长期和市海洋发展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合作,针对海洋藻类中的多糖和膳食纤维开展应用研究,探索更多元的食品应用场景。
厦门唯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景新:2021年整体的销售额有1.1亿元,这几年(每年)都保持20%至30%的业绩增长。我们是一个技术服务型公司,因此技术的更新迭代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也希望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挖掘)海藻的深度利用,推动整个厦门的海洋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记者从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接下来,我市还将陆续开工、投产一批涉海项目;加强海洋产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设欧厝、高崎等区域性全国性高端水产品交易中心;加速建设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吸引知名海洋企业总部落户。力争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蓝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