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教孩子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厦视直播室 2022-05-27 20:55:28

2022-05-27 20:55:28

前不久,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的学段目标,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今天上午,2022年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推进会在集美区杏东小学举行。

活动现场,19所中小学幼儿园带来了工艺品制作、陶艺、剪纸等劳动教育成果展示。集美区三社小学带来了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龙舟、香囊和五彩绳,据介绍,学校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并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在杏东小学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上一堂生动的“整理收纳”课。老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动手整理。据了解,杏东小学为学生提供了校内、家庭、社区三方的劳动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劳动的方法、在家庭中养成劳动的习惯、在社区里体验劳动的责任。

集美区杏东小学德育处主任 蔡筱颖:我们加强和家庭的联系,和家长们共同制定孩子每周每月劳动时间,孩子们按照计划执行劳动,每月我们的老师、家长会给孩子进行评价,以劳动手账为媒介,构建家校之间的联系。

集美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有52所中小学校建立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并建立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制度,落实劳动教育保障制度。

集美区教育局副局长 张旭扬: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我们在职业技术学校里面创设了培训中心,普通学校的小学生、初中生都可以到那边体验,(之后)在一些课程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再深入地挖掘开发,比如把一些非遗项目请到校园里面来教授,让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目前,我市共评选两批厦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87所,市级及以上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24个,已初步构建起大中小幼一体化劳动教育的育人体系。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市将全面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自上学期开始,厦门一中就在初二年段持续开展特色劳动校本课程——《闽南烹饪》。课堂上,老师们教授食材营养价值、菜肴烹饪方法等知识,孩子们回家再进行实践。

厦门一中初二年段段长 陈彩萍:我们有设置相关的美食作业单,因为课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跟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一个良好的亲子互动。

课前“五分钟劳动” 则是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直以来的传统,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每天下午上课前,老师会给孩子们预留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用准备好的劳动小工具,对自己的学习区域和班级进行简单的整理和清扫。学校还设置了“绿海鸥”岗位,增强孩子们垃圾分类的意识。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助理 徐玉钗: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通过“绿海鸥”岗位,孩子们五分钟劳动完,产生的一些班级垃圾,就由一个孩子去指定的位置倒,在倒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学校的班干部,学校的督导队员,对每个班级进行评分。

据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劳动教育更好落地,学校依据不同年级分开设置不同的劳动课程,还经常开展年级比拼比赛,鼓励孩子们在学校里更大胆地尝试自己曾经觉得“做不到”的事。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助理 徐玉钗:中年级主要是缝纫,高年级插花,还有厨艺展示,越往高年级,他们展示的内容,会更丰富,也更难我们在这个过程,也是在思考让传统的劳动,更有时代的元素。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各校要注重课程融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充分利用职校实训实习基地、设施设备,为普通中小学提供服务。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并组织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实践教育。此外,各校要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新闻观察:教孩子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孙茜。你好孙茜,其实劳动课对我们80、90后来说并不陌生,以前课程的名称叫“劳动”,有些是和“校本课程”合并进行,开展一些手工作业,有些以大扫除等值日活动替代课程,也遭遇过劳动课直接被文化课占用,成为主课的附加。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课一度慢慢淡出义务教育的课程列表。现在,它再次强势回归,你觉得是什么信号?

我们一直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主旨,但其中的劳动常常被忽视。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如此声势浩大的回归,既是对“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教育目标的践行,更体现了如今新时代我们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导向。

在当前物质条件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呢?可能并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多的是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既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从心底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同时还能激发孩子的劳动创造力,好奇心。另外,我们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难看出国家对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已经发生变化,“白领”或“金领”不再成为衡量一项劳动是否重要、劳动者是否有价值的标准;相反,专业技能过硬的“蓝领”工人正逐渐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所以,让劳动重返课堂,正是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劳动素养。

刚才新闻中提到,目前厦门中小学每周至少有一课时的劳动教育课,这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但它一旦成为一门课,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它的考试评价形式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做题考试?还是现场做饭实操?你认为劳动课会不会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新负担”?

劳动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孤立的教育形态,一旦变成需要“拍照打卡”的作业,便不太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它需要更注重过程性和实践性的评价导向。比如说,考察学生做一道菜,就要让孩子从如何准备食材、如何配比材料等环节着手,这需要孩子了解营养搭配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将制作结果和同学展示分享等。通过一个完整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和配套。比如因地制宜地设置厨艺室、种植角、养殖园等,这都需要时间、精力、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此外,对教师也是一大挑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方式都需要改变。因为相比语文、数学等学科,劳动课程更注重实践性,所以就必须引导教师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闭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思考、有体验,再有反思和提升,真正获得劳动素养。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