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新规送出职业“大礼包”:提升职业安全感 稳定社工人才队伍

特区新闻广场 2022-05-02 22:07:57

2022-05-02 22:07:57

为老人提供助老服务、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一系列政府购买的专业社工服务,不仅缓解了街道、社区的基层服务压力,更切实帮助居民解决了不少问题。但社工服务机构大多存在人员流动大、薪资待遇低等问题。最近,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修订并印发了《厦门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操作规程》和《厦门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评估实施办法》两项新规,进一步提升社工职业安全感,稳定社工人才队伍。

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2015年开始,承接了思明区嘉莲街道的困境老人服务、社区书院运营等专业社工服务。嘉莲街道每年出资150万元,社工服务中心用这些费用聘用专业社工,并定期为辖区居民举办相关活动。由于经费开支项目多,社工的待遇并不高,人员流动较大。

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 许丽芳:人员经费的待遇,在思明区的生活成本,我们很能理解,一线社工他们的生活很紧张,人员的稳定跟收入是有关系的,比如老人家记性不是那么好,我们人员如果一直变化,他会觉得今天换一个人,明天换一个人,他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会跟我们人员的变化产生衔接不及时。

另外,由于街道和社工服务机构的购买合同是一年一签,这也降低了社工们对职业稳定性的安全感。不过,这样的情况即将改善。在新修订的《厦门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操作规程》中,提升了社工个人收入在项目总经费中的占比。

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二级主任科员 姚远强:在文件没有修订之前,对一个项目里面人员经费的比例,大概是在百分之五十五到百分之六十五,这样的比例是相对低一点的,(修订后)在人员经费上要占到项目总经费的百分之七十,而且要确保项目里面的人员经费,人均不低于厦门市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按照2020年度统计部门公布的标准是在(每年)十万元多一点。

新规还明确,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时,可签订最长3年的服务合同。这一变化不仅保障了社工项目的延续性,也提升了社工们的职业安全感。

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二级主任科员 姚远强:把以前的合同一年一签,改成一次可以签三年,如果三年合同期末,可以评估优秀的话,还可以按采购的相关规定,申请把这个合同延续,最长不超过三年,如果是这样子的话,理想状态,一个项目从签订之日起到项目结项,最长可以达到六年。

另外,新规还调整了第三方评估的频次,并规范评估流程,完善了相关奖惩机制。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有119家社工机构,共1600多名专业社工在岗提供服务。此次新规的修订是为了保障社工服务项目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维护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