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创”未来(三):乡村振兴铺画卷 在厦台青擎画新蓝图
继续来看系列报道《台青“创”未来》。台胞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把振兴乡村作为自己在陆发展的新领域,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来看他们如何在乡野间擎画新蓝图。
台青刘柏萱,来厦已有17年,目前在厦门集美运营一家台青创业基地。2020年开始,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挖掘到自己的主要创业点,集美后溪镇的城内村,这座与台湾有着深厚渊源的村庄,是他乡村改造之途的开启地。
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主任 在厦台青 刘柏萱:这边跟我们有很深厚的情缘,(厦门城隍庙)的确是我们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我们就觉得这个地方特别好,从那一天开始,我觉得应该就这里了。
在刘柏萱的带领下,他们团队分别从研学、古物修复、空间设计、新媒体宣传等不同方向对乡村进行改造。目前,他们已经在村子里改造了多间原本破败的民房,把它们打造成两岸青年创作工作坊和交流区,希望将村庄文化推广出去。
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主任 在厦台青 刘柏萱:先去挖掘一下我们在地的文化内容,像我们有一组团队,专门在做庙宇文创,既然我们要在这边,那我们一定要跟当地的居民,大家能够共存共生,所以我们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社区互动到现在,应该办了有一两百场都有了,其实融合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讲乡村振兴,一定是先融合。
城内村现在经常举办各类两岸工作营活动,在共同实习、工作的过程中,村子被新鲜的血液活化,两岸青年对彼此也从陌生变得熟悉。
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主任 在厦台青 刘柏萱:台湾的大学生,还有大陆的大学生,大家在这边三个月同吃同住,然后我们选择不同标地进行改造,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优化,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工作营。
来到城内村近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团队早已把村子当做自己的家,村民也俨然把他们当做了一家人。一起做红龟粿、包肉粽,这些温馨的互动,已经成了两岸青年与村民的家常。说起这些,刘柏萱嘴角都有藏不住的笑意。
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主任 在厦台青 刘柏萱:如果到了饭点,他们看到我们还在,都会把我们团队都叫过去吃饭,这边有种植水果 蔬菜,只要我们来,都会拿水果 青菜给我们 ,它会有莫名的一种亲近感,那村民就很像我们的家人,我们自己游子在外,村民对我们都特别照顾,我们已经很像一家人了。
台青倪敬人,也是从乡村出道、在土地里淘金的台青之一。去年四月份,他来到厦门,在了解了大陆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后,看准机会,同大陆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智慧农业软件管理系统。
吉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在厦台青 倪敬人:我们认为说,既然大家都对农业有兴趣,又希望做相关的管理系统,所以我们直接跨入到,智慧农业的领域里面。
倪敬人的团队主要负责软件的管理开发,可根据不同地域、生产规模和农业作物,个性化定制农业生产设备的远程操作功能。
吉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负责人 在厦台青 倪敬人:农田水位的高低,或者说温湿度、风俗、风向、还有光照等,各种环境数据收集起来,他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面或者电视,就可以看到农田的状况如何。
倪敬人介绍,他们还专门为软件做了适老化配置,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年龄较大的农民也能自如地操作这套智能系统。
吉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在厦台青 倪敬人:我们在界面上面的设计,首先就是字体会变大,还有颜色会有区隔,把详细的资讯放在其他页,我们会把最常用 ,最常需要解释的资讯,放在最主要的页面,让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知道我今天控制的是哪一个设备,不用再去记编号。
如今,台青们参与乡村振兴的舞台愈发宽广,两岸同胞耕耘在这里、收获在这里,致富路也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