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今天闭幕

两岸新新闻 2022-04-22 22:08:54

2022-04-22 22:08:54

  为期3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今天下午落下帷幕。今年年会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释放了哪些智慧之声?来看本台记者樊维从海南博鳌发回的观察。

  记者 樊维:“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这是2018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第四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所引用的一句海南民歌。作为过去几届论坛的见证者,今年,当我再度来到博鳌,颇有这样的感觉。面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未来之问”,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激荡出了哪些智慧思考?我带您一同盘点。

  记者 樊维:首先,是“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在今年年会上,嘉宾们在多场分论坛中,围绕“如何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观点,建言献策。例如,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今年的论坛上通过视频向各国嘉宾介绍了其临床救治的经验,他说,在本轮奥密克戎疫情防控中,各国都发现,如果医疗资源是充足的、可以覆盖到疫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例如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那么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让这些高风险感染者活下来。

  记者 樊维:其次,是数字科技。在今年的年会上,数字科技助力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也是与会嘉宾的普遍共识。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说:“在数字产业的全球变革浪潮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演化规律,使其能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成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时代课题。”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也认为,中国厂商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这些“中国方案”将加速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记者 樊维:最后,是今年年会设置的“绿色发展”板块,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目前全世界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另外,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气候变化问题是每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重要话题。解决气候问题为各国提供了绿色转型的机会。

  记者 樊维:力量在凝聚,信心更坚定。透过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正向世界发出笃定声音。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海碧山青,风轻日暖,我们期待着明年再见!

  【“三度”不减:特殊时期的博鳌亚洲论坛】

  今年博鳌论坛的举办克服了种种疫情管控不利因素,论坛会期、议程、线下参与嘉宾和媒体人员规模相比去年都有所缩减,但依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媒体总结本次论坛还有“三度”不减,那就是-论坛热度、话题广度、共识力度不减。相关内容请张慧带来梳理。

  首先是论坛热度不减。受疫情管控影响,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线下参会人员规模较去年有所缩减。据统计,今年年会总接待规模约3000人,而去年仅线下参会人数就超过了4000人。我们注意到,今年论坛虽有不少嘉宾转为线上参会,但整体“阵容”依旧保持了高规格。区域合作、资本市场等多个热门主题分论坛,媒体记者往往需至少提前半小时“占位”。每场论坛结束后,记者们“围堵”提问不减。

  (2)其次,议程缩减,话题广度不减。博鳌今年的媒体手册,虽只有薄薄一册,但当中内容满满当当。从碳中和行动,到绿色能源融合发展;从亚太文明,到亚太区域合作;从“免疫鸿沟”,到“科学战疫”和疫下国际合作;从全球通胀、加息潮,到经济发展安全与金融支持包容性增长……另外,还有反映时下潮流的“新话题”,如“氢能”“元宇宙”和“ESG”等。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天气阴晴不定的背景下,“老话题”被进一步赋予新内涵。

  (3)最后,就是会期缩减,共识力度不减。相比去年,从时间上看,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时间有所缩减。不少与会人士对记者坦言,感觉才刚进入状态,就要迎来论坛年会的尾声了。尽管会期缩短了,但各方多年来对论坛形成的共识力度不减。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