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二):谁来保障我们的用水? 厦门“大水网”初具雏形
在13日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目前厦门人均水资源量是每年234立方米,而国际划定的严重缺水地区标准,是人均每年1000立方米以下,除了水资源不足,我市还存在着“西多东少”水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为了保障供水,从2017年开始,水利部门就着手规划建设一个“八源三线”的供水大水网系统,现在它建设得怎么样了?可以保障我市的稳定供水吗?今天的《饮水思源》我们继续跟着记者去寻找答案。
记者 王玉琨:每当你在洗漱或者喝水的时候,你是否有想过我们每个人一天会用掉多少的水?以我个人为例,上个月我们家交了54元的水费,大概用了16.8吨的水,用这个500ml矿泉水瓶来换算,相当于我们一家三口一天用掉了1120瓶的矿泉水。
以一个拥有400户的住宅小区为例,一天就能用掉200吨的水,相当于40万瓶的矿泉水,是不是挺惊人的。
目前厦门人均水资源量每年只有234立方米,水资源紧张,再加上我市的水源基本都集中在西侧,东侧水源匮乏,我市供水一直面临着“西多东少”的局面。从2017年开始,厦门市就在积极规划建设一个由八个水源供给、三条供水线构成的“八源三线”大水网,这个大水网可以说是打通了我市供水管网的“任督二脉”,形成互联互通。现在这个大水网建得怎么样了?走吧,我们去看看。
记者 王玉琨:大水网的“三线”中,目前已经建设完的,是其中的低线,从漳州北溪引水,途径海沧、集美,再到翔安,它保障着厦门本岛、海沧、集美、翔安等我市大部分区域的供水。
供水低线的第一站,就是海沧水厂,目前这里每天从北溪引水20万吨,相当于8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这些水会通过管网供到我生活的海沧片区。
低线的第二站在杏林水厂,每天供给的自来水量,也高达30万吨。第三站的高殿水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岛内的生活用水全部来源于这里。这里一天可以供应60万吨的自来水,接近全市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是全市的供水“主力”。
我现在是在这条供水低线的终点——翔安南水厂,目前日供水量27万吨。要知道,这个水厂的强势加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翔安以前供水不足的情况,不仅满足了居民生活用水,也为翔安片区的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 胡兰兰:是的,居民生活要用水,企业生产也同样需要用水。这里是位于翔安区的一家电子科技企业,也是翔安区的龙头企业,他们在生产的过程中,用水量也不小。据了解,这种规模的企业,一天的用水量最多会超过20000吨,甚至比一些县城一天的用水量还大。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样的企业还会越来越多。目前他们的水主要来自玉琨刚才介绍的翔安南水厂,这个水厂的压力可真不小,好消息是,在未来,翔安还会建成一个翔安北水厂,与供水高线联通。
记者 胡兰兰:不同于玉琨走的低线线路,我要介绍的是“八源三线”中的高线,这条高线起源于长泰枋洋引水工程,经过石兜—坂头水库,莲花水库,汀溪水库群,最终将联通到未来的翔安北水厂。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高线中的其中一段,目前正在施工,预计今年6月份将打通,之后,将正式形成供水高线。未来,这里将保障同安,翔安片区的用水,成为我们日常供水的强大后盾。
在2017年,“八源三线”还只是一个设计,但如今,它已经初具雏形,成为了一条条源源不断的供水管网,化解了我市供水“西多东少”的局面。但用水的需求还在增加,大水网中从溪头水库到翔安北水厂的供水中线也在加快建设中,它什么时候会和我们见面?下一期的《饮水思源》我们接着聊。